冯彬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空屏影浸黄昏月,深院生凉梳洗歇。 - 关键词: 空屏、深院、昏黄的月亮 - 译文: 屏风的影子映衬在黄昏的月亮下,深宅里生起寒意,我停下梳洗休息。 - 注释: “空屏”暗示着室内没有其他人;“深院”意味着空间较为封闭;“昏黄的月亮”则描绘出了宁静而幽暗的夜晚氛围。整体上,此句表达了一个女子在静谧而略显冷清的环境中,因秋夜的到来而感到寂寞和寒冷。 - 赏析:
《塞上曲》:边塞风情的诗意描绘 玉门风急朔云低,塞外穹庐不定栖。昨夜胡儿连马骑,打围直到海陵西。 此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戍边的艰辛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深深敬意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人从视觉出发,以“玉门风急朔云低”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寒冷、荒凉的边塞环境。玉门关作为古代著名的边关,其地理位置险要,自然条件恶劣,常常是战事频发之地。而“朔云低”则形容天空中厚重的云层压得很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诗歌中的有效信息,然后结合试题的具体要求(如意象、手法、情感、语言特点等)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晚泊江亭野色侵,断蝉何处送秋音。”这两句写景,以舟中所见之景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晚泊”二字,点出了时间是晚上;“野色”二字,写出了地点是荒郊野地
【诗句】 1. 越江采莲女,绿袂红裙照江水。桂楫兰桡破晓烟,歌声宛转荷花里。 2. 采莲七月莲成实,红英绿柄波澄碧。折花入手丝牵缠,脉脉柔情为花惜。 3. 侬家住在横塘隈,日出采莲日暮归。只恐霜落荷衣败,看见鸳鸯对对飞。 【译文】 1. 越江的采莲女子,绿色的长袖和红色的裙子映照在江水中。乘坐着装饰有桂木的小舟,划动着兰花形状的船桨,冲破早晨薄雾。她们唱歌的声音宛转悠扬,仿佛在荷花丛中飘荡。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本题要求赏析诗句,答题时先指出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道旁有古坟”,运用了视觉的错觉,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对陵墓的感慨。“松楸蔽天日,碑板蟠龙虬”中,“松楸”、“碑板”是实物,而“龙虬”是想象之景,以实物与想象的景物相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一朝陵谷变,名姓不可求”,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明陵墓的变迁,暗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
铜雀台 云掩西陵树,遥望自摧残。 忍睹遗香线,点滴泪痕班。 层垥任是花开落,晚妆慵整新梳掠。 灯迷罗幌月黄昏,辇路封尘人寂寞。 注释: 1. 云掩西陵树,遥望自摧残:云遮住了西边的陵墓,远远地观望着自己的身影也显得憔悴。 2. 忍睹遗香线,点滴泪痕班:不忍心看到那些遗落的芳香丝线,泪水沿着脸庞流淌,形成斑斑点点。 3. 层垥任是花开落,晚妆慵整新梳掠:即使花儿依然开落,但妆容却懒得整理
注释: 云黯黯,雨潇潇。急涨江天晚,孤舟海国遥。——天空中阴云密布,大雨潇潇地下着。江水暴涨,天色渐晚,远在海国的孤舟显得那么遥远。 荻芽抽绿菱翻紫,螺蚬春铛越女桡。——湖岸长满了新长的芦苇,嫩绿的菱叶在波浪中翻滚,紫色的菱花也在水中盛开。螺蚬的香气弥漫在春天里,船夫们用越女的纤手划桨,船儿轻快地前行。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以“急”字贯穿始终。首句“云黯黯”是写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以下是逐句释义: - 碧水丹山又换秋,片帆高挂楚江头。 - "碧水丹山"形容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又换秋"表示季节的变化。"片帆"指的是一片小小的船帆。"楚江头"是指楚国的大江边。整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时候,美丽的自然景色又开始变化了,而作者正站在楚江边,看着一片小小的船帆在水面上飘荡。 - 远天云树迎秋态,落日烟波动客愁。 -
【注释】 戊戌:年号。山陵:帝王的坟墓。扈从:陪同皇帝出行。御香载道:皇帝的车辆中装载着熏香。双螭:指车驾,古代帝王的车驾前有两条龙形的铜柱,称为“双螭”。许:允许。行衣:侍从的衣服。揽辔:拉着马缰绳。弋林:猎场,此处指打猎。屯虎旅:驻扎在老虎出没的地方。隔山:隔着山。铃索:古时用铃索系在马上作为标志,表示军队已经过路或停留。金乌玉雁:太阳、月亮,古人把太阳比作金乌,月视为玉雁。真宅:真主的居处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瑟瑟西风吹浪花,江流百转漾晴沙。 - “瑟瑟”形容风声,“浪花”指波浪拍打的水面。这两句描述的是中秋时节的江景,西风吹过带来瑟瑟声响,海浪拍打岸边形成美丽的浪花,江水在曲折蜿蜒中流淌,映照出明亮的沙滩。 2. 月明芦渚雁横塞,秋老蒲塘客忆家。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宁静画面。月光明亮时,大雁在芦苇丛中的小岛停留,秋天的蒲塘旁,旅人怀念着远方的家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