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函可
译文 赠给两位年轻的公子, 你们年尚轻,行为举止都显得老成。 你的哥哥越发显威重, 你的弟弟神清气爽。 你们小时候就经历了战乱, 只能在高山上没有凤凰的叫声。 你的从父被流放到东海, 赤脚在冰上行走。 虽然缺乏金钱和粮食, 但是你们的书卷却满满当当。 你们在狭小的空间里吟诗作赋, 白天黑夜不停地创作不停。 古人用心血写文章, 今人用眼睛读文章。 读书只读字句, 但大海却没有尽头的渡口。
【注释】 过宁远:路过宁远。宁远,地名。细柳营:汉文帝时,在长安西北建有细柳军营,后成为京城禁卫军驻扎之地,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荒台:遗址。草青青:草木葱茏,生机勃勃。城边石:城墙上的城砖。当年旧勒铭:当年曾在石上刻有铭文。 【赏析】 这是一首纪古怀今的诗,是作者在宁远一带游览之后所作。首句写宁远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第二、三句写宁远的废城遗址;末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盛况的感慨。全诗意境高洁
注释: - 一室萧然佛作邻: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就像佛的寺庙一样。萧然,空旷寂静。 - 长斋惟与老僧亲:只有僧人能够理解我的孤独和寂寞。 - 祇因世事难开眼,一卷诗书付后人:只是因为世事复杂难以看清真相,所以我选择了诗歌作为我的思想记录。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空荡荡的房间中与僧人相伴,以及他选择诗歌作为思想记录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注释: 中秋同集雪斋:中秋时节,大家聚集在一起赏月。 塞外亦团圆:在边塞之外也能感受到团聚的温馨。 道古情乃至:谈论过去的往事,情感真挚深切。 宛然一家人:仿佛是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 刬却流离意:彻底摆脱了流离失所的痛苦。 薄暮各言归:黄昏时分各自回家。 一一边愁起:一边思念着故乡,一边又为离别而忧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作者与朋友们相聚于雪斋赏月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塞外的团圆
【注释】 崔氏筵食乾荔枝:指宴会中吃干荔枝。崔姓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族姓,这里泛指有才德的人;筵,宴席;食,吃;干,干果。 岭南四五月:岭南即广东、广西一带,因属五岭以南,故称之;四五月,春季的四、五月间。 丹实:果实呈红色的果实,此处指荔枝。 贫者亦得饱:即使是贫穷的人也能吃得饱。 鸟雀各痴肥:鸟儿和麻雀也因得到食物而变得肥胖了。 一别逾八载:一别已经过了八年。 寤寐:日夜思虑。 谁谓我此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雨中听打铁者唱吴歌》。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诗段: 1. 孤寺沙四围,曲声从中起。 - 注释:孤寺周围的沙土被四周的建筑所环绕。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孤独的寺庙周围环境的景象,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孤立无援的状态。 2. 初发雨霏微,须臾忽滂沛。 - 注释:刚开始时雨点还很小,但很快变得滂沱大雨。 - 赏析:这两句描述了天气的变化,从小雨到大雨
与希焦二道者夜谈漫纪 欲将洛多士,尽置碧纱笼。 吁嗟下界苦,药裹安足充。 愿借白羽扇,熄此天地烽。 愿借太乙炉,榾柮焰方红。 全收古今愁,付此鼎中镕。 炼成五色石,以补西北穹。 再借一指头,着我七尺筇。 一点医巫闾,化作万选铜。 白拂从中分,相峙若泰嵩。 一饱山中狼,一以济裸虫。 然后拾其馀,置之布袋中。 十日买一雨,五日买一风。 更买双凤凰,朝夕鸣梧桐。 一鸣黄河清,再鸣菽麦丰。 二仙笑余言
狗奶子 中原所不识,神农所不载。 味酸偏微寒,嘴尖腹渐大。 丛生缀短枝,浑疑人血洒。 碎捣蜜罗澄,粉如割成块。 陈列俎豆间,明明格上帝。 此物亦有时,黍稷皆下拜。 注释: 狗奶子:一种植物果实,外形和味道类似于狗奶。 中原所不识:在中原地区,这种植物尚未被认识或种植。 神农所不载:古代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没有记录过这种植物。 味酸偏微寒:狗奶子的口感酸且略带凉感。 嘴尖腹渐大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我生亦偶然,汝死何草草。 - 人生来是如此偶然,你离开人世却如此草率。 - 注释:人生的出生和死亡都是如此的偶然,而生命的离去显得如此仓促。 2. 槛车忆初来,面凹露双肘。 - 回忆当初被囚在槛车中的情景,面颊凹陷显露出双肘。 - 注释:回忆自己被囚在槛车里的困境,面颊凹陷,露出双肘,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处境。 3. 既被冰雪侵,况复遭群侮。 - 既有严寒侵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赏析能力。 “月”句:小儿女们看到天上的月亮都笑了。 “山中”三句:在山中的古洞中住着一只长年深居简出的猿猴,它见到月亮就发出一声长长的叫声。 四句诗中,诗人通过写“人家小儿女”和“山中老洞猿”两个不同主体的人的不同反应,写出了物我两感。前一句是人的反应,后一句是物的反应。 第一、二句写小儿女们看到月亮高兴得笑了,而山中的长者却感到寂寞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