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曾开细柳营,荒台空见草青青。
祇疑一片城边石,犹有当年旧勒铭。
【注释】
过宁远:路过宁远。宁远,地名。细柳营:汉文帝时,在长安西北建有细柳军营,后成为京城禁卫军驻扎之地,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荒台:遗址。草青青:草木葱茏,生机勃勃。城边石:城墙上的城砖。当年旧勒铭:当年曾在石上刻有铭文。
【赏析】
这是一首纪古怀今的诗,是作者在宁远一带游览之后所作。首句写宁远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第二、三句写宁远的废城遗址;末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盛况的感慨。全诗意境高洁,感情深沉。
此地曾开细柳营,荒台空见草青青。
祇疑一片城边石,犹有当年旧勒铭。
【注释】
过宁远:路过宁远。宁远,地名。细柳营:汉文帝时,在长安西北建有细柳军营,后成为京城禁卫军驻扎之地,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荒台:遗址。草青青:草木葱茏,生机勃勃。城边石:城墙上的城砖。当年旧勒铭:当年曾在石上刻有铭文。
【赏析】
这是一首纪古怀今的诗,是作者在宁远一带游览之后所作。首句写宁远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第二、三句写宁远的废城遗址;末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盛况的感慨。全诗意境高洁,感情深沉。
诗句注释译文与赏析 《暮归》杜甫诗作赏析 1. 诗句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野老添丁口,村妇去荷锄。 客衣谁为浣?僧舍晚钟初。 2. 诗句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在傍晚时分,从青翠的山上下来的场景。山中的月亮一直伴随着他回家。夜晚降临后,他在山中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但他仍然坚持前行。最后,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空房间,便住了下来。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咫尺阻言笑,其如风雨何? ``` 译文: 近在咫尺却难以与朋友畅谈笑声,这像风雨一样令人无奈。 ``` 展书当事业,壮志此消磨。 ``` 译文: 翻开书籍就像投身于事业,但雄心壮志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 竟日掩门户,千年一咏歌。 ``` 译文: 整天闭门不出,只能吟诵古人的诗歌来寄托哀思。
【注释】 诸山:指周围群山。 当午:正午时分,太阳高悬。 妙理:佛家语,指深奥的道理或禅理。 缭绕:盘旋缭绕。 应藏:应当隐藏。应,表推测语气,意为“应该”。 听法龙:佛教传说中,龙是佛法的传播者,故云“听法龙”,即佛经的翻译者,也称为“龙象”。 【赏析】 《游谭家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潭柘寺周边群山环抱的景色
【注释】 怀千山诸子:怀念隐居在千山的诸子。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野衲指和尚,用和尚的修行比喻隐者的隐居生活。第几重指山中居住的层次。 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远远地看见山岩边,还有像汉朝和唐朝时种植的古松树。 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在树林里投食给飞来的雀鸟,让它们安心下来;保护洞穴中的龙不受伤害。 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告诉那些年长者,春天早晨准备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上山。 【赏析】
逐句释义及赏析 寻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寻找诗句的心境,即在秋天的山里寻觅着黄叶堆中隐藏的美好诗句。 - 注释:秋、山、黄叶堆。 - 赏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在秋山之中,寻找着那些被黄叶覆盖的诗句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只在秋山里 强调了诗人活动的范围和场所,仅在秋天的山林中寻找。 - 注释:秋、山。 - 赏析:通过“只在”二字
【注释】 去去:离去。莫:不要,别。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塞上:边塞。秋:指秋天。死生:生死。从此异: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人马:这里指战马和士兵。尽成愁:都成了忧愁。唯:只是、只。鬼门幽:鬼门关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睢阳判官时,为送友人远行而作。 诗的前两句是说,友人即将离去,不要再回头望一眼;因为那茫茫的塞北已经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是写景,但景色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冒雪过苏筑 - “冒雪过苏”意味着诗人不畏严寒,冒着大雪前行。“苏”,可能是指苏州,也可能是诗人自指。这里的“过”表示经过或穿越的意思。 - 这是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 所思何必远 - 这里的“所思”指心中的思绪或者所怀念的人或事。“何必远”表示思念的对象并不遥远,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实现思念。 -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送别 独自离开家乡去,乡间小路还很长。 两点泪光似丈夫泪,一天孤鹜秋水凉。 幸好未为客死他乡,未了此生愁绪难解。 回首离别处,沙平黑雾浓密密。 注释: - 送别: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所作。 - 单身从此去:指作者独自一人即将离开家乡。 - 乡路尚悠悠:乡间小路漫长而悠远。 - 两点丈夫泪:指作者的眼泪像两滴眼泪一样晶莹剔透。 - 一天孤鹜秋: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的野鸭在水面上飞翔。 -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把茆也足够了,拓地更精神。 静坐饱秋色,开书见古人。 童乌时问难,慧远复来频。 何必桃花水,萧然即避秦。 注释: - 把茆:指搭建茅屋、盖茅草屋。 - 亦已足:意思是满足于现状。 - 拓地更精神:开拓土地,使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 童乌:儿童。 - 时问难:不时提问和质疑。 - 慧远:禅宗五祖之一,姓慧名远,是六朝时期著名的禅师。 - 复来频:频繁到来。 - 桃花水
注释: 中秋同集雪斋:中秋时节,大家聚集在一起赏月。 塞外亦团圆:在边塞之外也能感受到团聚的温馨。 道古情乃至:谈论过去的往事,情感真挚深切。 宛然一家人:仿佛是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 刬却流离意:彻底摆脱了流离失所的痛苦。 薄暮各言归:黄昏时分各自回家。 一一边愁起:一边思念着故乡,一边又为离别而忧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作者与朋友们相聚于雪斋赏月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塞外的团圆
【注释】 深山有君臣:深山里有一种君主和臣民。 大义不敢忘:为了大义,不能忘记。 枯木以为国:把枯树当成自己的国家。 百花以为粮:把百花当作粮食。 何以服其众:用什么来安抚他们? 无毒者为王:以无毒的人为君。 王居必有台:君王的住处必定有台榭。 众游必有方:众人游玩的地方必定有通道。 朝出暮乃归:早晚出入,晚上才回来。 一心无别肠:心中没有其它杂念。 自谓可无患:自己认为可以没有忧虑。
【诗句释义】 1. 采药:指采集药材。 2. 灵根:指药材的根部,也指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或矿物。 3. 兹土:这土地。 4. 辽邈绝人际:辽远辽阔,没有人烟。 5. 一本三四桠:一棵树上长有三四个分支。 6. 围叶如张盖:叶子包围着树干像伞一样。 7. 结实挺中央:果实长在树的中心。 8. 颗颗坠红米:形容果实红润可爱。 9. 高出众草上:高出草丛之上。 10. 群生必有长
注释: - 一室萧然佛作邻: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就像佛的寺庙一样。萧然,空旷寂静。 - 长斋惟与老僧亲:只有僧人能够理解我的孤独和寂寞。 - 祇因世事难开眼,一卷诗书付后人:只是因为世事复杂难以看清真相,所以我选择了诗歌作为我的思想记录。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空荡荡的房间中与僧人相伴,以及他选择诗歌作为思想记录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解析】 本诗首联写自己因抱病才得以过上闲适的日子;颔联写诗人在灯前检点,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做;颈联则写自己手焚香对佛歌。 【答案】 ①偶:偶然,意外地。 ②幸因:幸好,幸亏。 ③抱病:有病,指因病而卧床。 ④幸因抱病得闲过:幸好我因病卧病得以闲过。 译文: 岁月从忙碌中逝去,幸亏因抱病而得以闲过。 灯前细检无所事事,自己点燃了香,面对佛像唱起歌来。赏析: 这是一篇描写闲居生活情趣的诗作
【注释】 又题一粟斋:又,重复;一粟斋,指酒量极小的人。 珠阙琼宫也太区:“珠”,珍珠;“阙”,宫殿;“琼”,美玉。珠阙琼宫,指华丽的皇宫;也,表并列连词,相当于“和”;太区,指极其华丽;“区”,通“区”,这里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深,极为。 十洲仙路枉驰驱:指神仙所居之境,这里泛指极乐世界。十洲,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十个仙岛,即瀛洲、玄圃、方丈、蓬莱等;仙路,神道;枉驰驱,徒然地奔驰。 祇今一粟宽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