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注释】 勺水:一勺水,比喻微小的恩惠。即:就、是。万古心:指永恒的爱心。一唯:一种见解。 【译文】 吴公归来朝见皇帝的时候,我的心情激动不已。再次写了十首诗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 一勺水就是深泉,我的内心像永恒的泉水。一种见解就是一贯的真知,用不着苦苦地去寻找它。试着去看望那影子的人,长啸声可以振撼空林。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期间。安节吴公,即吴复(1390-1475),字宗周,号安节
【注】 杨椒山:指杨继盛,明末忠烈大臣。高碑:高大的墓碑。穹窿(qióng lóng):高耸。瞻拜(zhān bài):敬仰礼拜。泰华:泰山与华山,均为五岳名山。一羽轻:一叶轻飘,比喻微不足道。岩廊(yán láng):石崖洞穴。勉哉:勉励。岩廊士:指志节坚贞的人。 【赏析】 《过杨椒山墓碑》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借祭奠杨继盛之墓而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全诗以“杨继盛”为题
诗句原文: 宿墓多青草,黄云莽莽垂。欲别不忍别,令人有遗思。 译文注释: 邹元标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他在墓地的所见所感。他看到墓地上生长着茂盛的青草,天空中弥漫着黄色的云层。他想告别但又依依不舍,这种情感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逝去英烈的深深怀念。他用简洁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哀愁的历史场景之中。诗人通过对墓地的描绘
诗句释义 1 大道惟率性:这句话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遵循自己的本性。 2. 至人无饰说:指的是最高明的人不会掩饰自己的观点或言论。 3. 圣门贵皓皓:这里指圣贤之家重视纯洁和光明的品质。 4. 行谊常高洁:意指行为举止始终保持高尚和清白。 5. 世纲久沦亡:表明社会的道德伦理已经衰败。 6. 邈矣愧前哲:表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自惭形秽之情。 7. 回首长安道
【注释】 安节:诗人的字。吴(wú)公:诗人的朋友。还朝:回到朝廷。情不能已:感情无法抑制。再:又。十章:十篇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于诗人的朋友吴公回朝之际。诗人对朋友的离别之情难以抑制,故作此诗以赠。 首句“安节吴公之还朝也”,点明友人即将还朝,诗人心中难抑离情,所以写下这首诗作为送别之礼。 “少年不省事”,是说诗人与吴公年少时相交甚密,如今各奔前程,而吴公却要回朝去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感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耳聪”的“聪”,不要误写为“聪颖”;“能索”的“索”,不要误写为“所”。 【答案】 父母生我, 耳聪目明。 能思能索, 手持足行。 至道难闻, 宁虚此生。 乘时勉学, 敢告同盟
【解析】 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鉴赏的题型。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进行赏析。本题中,“朋友切切”的意思是与朋友交往要诚恳;“兄弟怡怡”的意思是兄弟关系要和谐。 【答案】 译文: 远远地寻找道路,却与路背道而驰。 回到家来寻求知识,自有了老师和朋友。 朋友要恳恳实实
【注释】 舟中寄怀张明成学士邓以德太史涂汝高侍御三先生二首:在江上船中写给三位同游的朋友。张明成,即张九龄;邓以德,即邓处仁;陶太史,即陶弘景;涂汝高,字子高。 伊周:伊尹、周公。伊尹曾为商汤大臣,辅汤伐桀灭纣,周公辅佐周成王,巩固了周王朝。这里比喻他们有治国安邦的才能。 玄修:指道家的修炼。 干时:投机钻营,谋求名利。 淡荡:恬淡放荡。 冥寥士:指隐逸之士。 异派:指不同流派的修行者。同流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安节吴公之还朝也”是首联,写诗人因吴公的回归而感到欣喜之情。“四海论交日”是颔联,写诗人与吴公结为知己朋友的日子。“四海”,指天下。“论交”指结为朋友,泛指结为知己。 第二联“结发称弟兄”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论交”之意,写出两人的情谊深厚。 第三联“出处虽殊致,相期良匪轻。”意思是:虽然我们出身不同,但志趣相同,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不要轻视它。
安节吴公之归朝也,情不能已,再为诗十章。 会面知何时,望君崇明德。 《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是知中也者,非必其言然也。 明德之旨亦然,惟其微也。 《易》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王道则不如此。 是以《书》、《诗》称:至治馨香,惟恐不闻。 故《诗》曰:无将大车,祇载见张。 又曰:载驰载驱,周爰熙。 又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又云:赫赫明明,王侯莫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