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是“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思。“别无念禅师”意思是没有其他的和尚了,只有这个叫别无念的和尚;“归来兀兀坐空山”意思是我归来后孤独地坐在空荡荡的山林中;“藕断丝连意未闲”意思是虽然断了但是还有丝连着,心中还没有忘记;“夜半天风吹铁瓦”意思是夜深人静的时候,风刮在铁瓦上发出声音,声音很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青原翠屏游览的情景。首先,诗中“翠屏千古自嶙峋”一句,描述了青原翠屏的千年古貌,以及其独特的自然风貌。这里的“翠屏”指的是青原山的美景,而“千古自嶙峋”则形容青原山的岩石形态奇特,历经沧桑仍屹立不倒。接着,“此日来游意独亲”一句,表达了诗人独自前来游览的心情,他对于自然的热爱与亲近之情溢于言表。 诗中的“忽听歌声林木起”,描绘了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时
【解析】 文江八景,即江西庐山的八大美景,分别为:三叠泉、五老峰、芦林湖、石钟山、含鄱口、三宝树、白鹿洞书院、花径。“墨潭”是江西庐山的一个景点,在秀峰景区的西面,海拔1300多米,是庐山最大的瀑布群之一,也是庐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澄镜”是形容水清澈如镜,这里指墨潭水清如镜。“当年劈石自天成,秀削芙蓉夹岸明。”这句的意思是说当年从天而降的一块巨石被劈开形成了这个美丽的景色
注释: 谁写云烟枯木容,观来个个呼无念。 我知无念元无相,想是灵光常现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师像,展现了禅宗思想中“无念”的境界。首句“谁写云烟枯木容”,描绘的是一幅云烟缭绕、枯木苍凉的画面,这是禅宗画中常见的意境,通过自然景观来表现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观来个个呼无念”则表达了观者对于这幅画的理解和感受,他们看到画中的枯木和云烟,便呼唤出其中的禅意——无念。
【解析】 (1)金陵:今南京。过我嘴巴巴:指和尚的嘴巴。老去寂无哗:寂静无声,没有喧嚣。 (2)持珠合口:口中念着佛珠。街头坐:坐在街头。拍手儿童:儿童们拍打着手。呼佛爷:称呼佛为“爷爷”。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市井小民与出家人的交往图,通过描写出家人在街头念佛珠,儿童拍手呼佛爷的场景来揭示社会现实。出家人是佛教徒,他们诵经念佛,以期得道升仙。而普通百姓却不理解他们的行为
文江八景墨潭澄镜 春来江上鹁鸠鸣,夜雨萧萧卷浪声。 无限中流频击楫,和风相送片帆轻。 译文: 墨色的江水清澈如镜,春天到来时,江上的鹁鸠在鸣叫。夜晚的雨声轻轻拍打着水面,掀起了波浪的声音。无尽的江水中,我频频地击打船桨,和煦的微风吹拂着我的帆船,让它轻盈地前行。 注释: 1. 文江八景:指江西文山八景,即文山、文渊、文光、文峰、文笔、文笔峰、文泉、文岩。 2. 墨潭澄镜: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注释】 白下:今江苏南京。 尔自西兮我自东:你们在西方,我在这里(东方),指双方相隔遥远。 神剑:宝剑。 会合:相遇。 斗气:北斗七星。 长虹:银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250年(宋理宗景定五年)春,由金陵(今南京市)赴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途中所作。诗人在《别无念禅师》一诗中,表达了与友人别后思念之情。全诗以“别”字开头,直抒胸臆,首句点明“廿年”,即诗人与友人分别已过二十年
注释:我半生飘荡江湖,如今已经白发苍苍,回首往事令人感慨。年老力衰,现在出门已无路可走,但只要能找到通往京城的路,就一定能够到达。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首句“半生皮骨走红尘”,描绘了诗人一生奔波于尘世的经历。第二句“回首杨朱倍怆神”,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和感慨。第三句“老去垂缰今已晚”,感叹自己的年纪大了,没有时间再像年轻时那样到处游历
文江八景墨潭澄镜 墨潭,水名。在湖南永州。 译文: 墨色的水潭清澈明亮,像一面镜子一样。 潭水澄澄清且沚,心源不动湛如水。 才一动波纹,便有万波相随,观象吾今悟至理。 注释: 文江八景,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题材,指的是以某地的山水景色为背景,写出了该地的自然美景。 墨潭,是湖南省永州市的一个湖泊,其水质清澈,湖面平静,如同一块黑色的墨色。 译文: 墨色的水潭清澈明亮,像一面镜子一样。
文江八景墨潭澄镜:文江八景指的是文江两岸的自然风光,而墨潭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地方。 水碧沙明两岸分:清澈的水波映衬着碧绿的沙洲,两岸的风景分明可见。 斜阳拥照丽江濆: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湖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 山头倍有松楸慕:山头之上,常有人在怀念逝去的亲人,表达对亡者的思念之情。 风送渔歌不忍闻:微风吹拂着水面,传来渔民唱着悠扬的渔歌,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