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卓
【注释】 杨柳河桥馆:杨柳岸边的旅馆。杨柳,即“垂杨柳”。河桥馆,指客舍或客栈。蘼芜:一种香草,古人常用来象征所思之女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写的一首诗歌。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地点和环境,后两句写惜别之情及离情难尽之意。全诗以杨柳、春风等自然景物为背景,渲染离别时的凄清气氛,并借物寓情,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注释】 谒:拜谒,拜访;山城:指山中的城市。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赴长安途中。春日登临古帝陵墓,耳畔传来啼鸟的叫声,引起羁旅的感慨。“悠悠客路情”,表现了游子在外思念家乡的深情。“花发不知名”,以乐景写哀情,既点出时间,又写出诗人在山城游览时的愉快心情,但同时却透露出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山西郊闻莺:在山西省郊外。 冉冉:缓缓,慢慢,这里形容路旁的柳条随风摇曳。 郊西路:在城外的小路。 繁烟弄柳条:柳条因烟雾而显得朦胧,仿佛有烟雾缭绕在柳枝间。 东风殊解意:东风似乎懂得人的心意。 催送鸟声娇:东风像是一位温柔的人,轻轻地吹拂着鸟儿,使它们的叫声更加甜美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诗人在郊外的小路上行走,看到路旁的柳条因为烟雾而变得朦胧,仿佛被烟雾所包围
【注释】 邈:远。南荒地:南方边远地区。交趾:今越南中北部一带,古称交州,唐时改称安南都护府所在地。使君:指安南国主,因在安南境内,故云使君。 蛮王:指安南国王。敕:皇帝的命令。帝敕:皇帝的命令。草木识人文:指当地的山川河流都像人一样,能够认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指当地的人民都像人一样聪明,能够认识中国文化。日月舆图外,应歌铜柱勋:指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已经远远超越了地理范围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赏析诗句含意及表达效果。 “春明发车骑”,是说春天来临,皇帝从京城出发去巡视。“合沓集川原”,是说车驾来到京城郊外,随从们纷纷聚集在一起。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车驾出动的情景。 “美人使绝域”,“美人”指的是出使的许给事,“绝域”指的是交趾,这里指远行。“相送东郭门”,是说出了使的许给事在城门外送皇帝出征。 “君去岂徒然”,“君”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徒然”是白白
注释:春天的江水汹涌澎湃而来,涨得很厉害,彻夜不停地涌来,谁能抵挡得住?我打开门窗,只见江水已经淹没了门槛,再也看不见江槛。几个轻快的鸥鸟在船上漂浮着。 赏析:诗人以“春水”为题,描绘了一幅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即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不畏惧,不退缩
中秋同献吉诸公登镜光阁是夜无月 注释:中秋时节,我与诸位好友一同登上镜光阁。然而今夜却无月亮可赏。 译文:中秋时,作者与其友人一同登高欣赏美景,然而今夜却无月光可赏。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朋友们在中秋之夜一起登高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群驺驾言返,暮霏拥林塘。 出寺复入寺,嬉游殊未央。 支公素耽客,展席临中堂。 银膏照四壁,团月出未光。 迟迟动深酌
【注释】 见:看见、见到。 新燕有怀:看到新来的燕子,心中有所感触而有所怀念。 城隅:城墙的拐角处,泛指城角之地。 高馆:高楼大厦,这里借指诗人的居所。 宴坐:闲坐。 海燕及春来:春天来了,海燕也来了。 双飞还旧巢:燕子双双飞翔回到自己的窝里去了,比喻夫妻分离,不能团聚。 昔:从前。 谁所迫:是谁逼迫的。 今来谁所邀:现在又是谁邀请了。 何事同心人:为什么心心相印的人要分别呢? 一去邈难招
野坪为冯治之作 古树蔼丛薄,修原带郊坰。 悠悠天容展,弥弥地势萦。 桑麻荫其中,朝暮闻雉鸣。 游者终良辰,樵牧日营营。 倦翼集幽林,归云野墅横。 游子抱真性,念此动高情。 宠盛功弗居,终以托吾生。 注释: 野坪为冯治之所作诗。野坪: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冯治之:唐代诗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郊外野坪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图。整首诗语言流畅
【注释】 月照:月光照耀。河台:指湘水之滨。衡阳:即今湖南衡阳,地处湘江下游,是南北交通的要道。飞鸟尽:比喻人去后,音信断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友人赴道州任所时所写的,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深情。诗中“离情”二字概括了诗人的全部感情。 第一句“月照河台酒”,写送别时的情景。诗人在湘水边设酒饯行,月光映照在酒筵之上,似乎连酒杯都闪着银色的光。这是一幅清冷幽美的夜景图。 第二句“离情那可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