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注释】 左举、右持:两手分别执笏。郊居:即草堂,指作者所居之地。倾城、绰约:皆形容女子之美。唐突:冒犯。莲花:指西施。六郎:指南朝陈武帝的次子陈睿思,字元晓,美姿容,善音乐,曾因容貌出众被文帝召见,后被赐死,故称其为莲花六郎。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壁诗。诗题“郊居四绝”,当是诗人在草堂居住时所写。全诗四句,前二句写人,后二句说事。 “自倚倾城绰约娘”,首句点明题目“郊居四绝”中的“绝”
【注释】 碧溪:清冷的溪流,泛指小溪。练光:月光。应:应当。尽深处:极深之处。学:同“胁”字旁,表示下垂的样子。 【赏析】 《野庵分题和镇国闻笛》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野外山庵中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情景。前两句描写的是夜晚月色下溪水的景象。后两句描写的是友人吹笛子的情景。
【注释】 建王:指宋真宗的第九子赵元僖,字元僖,封建王。元僖于景德元年(1004年)即位为宋仁宗。春园:指皇家园林。朝回:早晨归来。浴沂:指孔子游于沂水,沐浴于沂河。新咏:新写的诗。清音:美妙的乐声。忘:忘记了。稽古:考订古代的事迹或典籍。贤王宝寸阴:贤明的君王爱惜一寸光阴。贤王:贤明的君主。寸阴:一尺长的日光,喻指极短的时间。贤王:贤明的君王。宝寸阴:珍惜一寸光阴。 【赏析】
【注释】 丁酉:宋神宗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八月十三日夜:指作者在宫中值班的一天。经筵,皇帝为讲读而设置的场所。番宿:值班。翰苑,中书省所属的一个官署,负责起草诏令。十五年前:指作者在翰林学士任上的时间,距今已十六年。予:您。 玉堂夜直:指值夜班。玉堂是翰林院的别称。看蝇头,指写文章。烛尽:蜡烛燃尽。双莲兴未休,指写作兴致未减。檐外忽惊凉月在,正移花影到银钩。指月光从屋檐间照射进来
【注释】 和道傍:与道路旁边的大松树。人取以为明:人们砍下大松树的枝叶,制成灯具。夭矫龙鳞:形容树枝盘曲如龙的鳞片。众欲攀:众人都想攀爬。肯随蒿艾老空山:不愿意跟蒿草和野草一样衰老在空寂的山里。便教不受栋梁用:即使不被用作栋梁之材也不会被弃置不用。犹作光明满世间:仍然能发光,照亮人间。 赏析: 此诗以咏物抒怀为题,赞美那些不为世俗所动、仍能发出光辉的松树。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
注释: 丁酉年八月十三日夜晚,我以经筵官的身份在翰苑住宿,回想起十五年前我还是学士时的情景。 青烟淡淡已经隐去了,只见银潢星宿的双派流光。 白玉一轮格外皎洁,才知道这是中秋月明之夜。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自己昔日学士生活和今日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丁酉年八月十三日夜晚,我以经筵官的身份在翰苑住宿”,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身份
注释:我和同熊伯通从定林路过悟真,想要寻找云房煮茶,领客同行在一条斜径上。 遥想当年我挂着纱帽,笑着看碗面白泡浮花。 赏析:诗中通过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是一首和秦淮河风光的七绝。首两句写春日景色,以“鹤绫袍”、“小桃”等词语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图。后两句写城阴美景,以“蒋山”指南京紫金山,“秦淮波阔”指南京秦淮河。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 野庵:指山间简陋的茅屋。分题苔钱:将苔藓作为题词的货币,以苔藓为题写诗。谁:是谁。翠靥出青箱:将翠绿色的花萼摘下放在青箱子里。散在瑶阶作孔方:把花萼散置在玉制的台阶上。孔方:钱币形状,借指金钱、财富。好是:正是。楼头三弄后:指楼上演奏乐曲之后。田田: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买断落梅香:买下了梅花的香气。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在山间茅屋中吟咏诗歌,将苔藓作为题词的货币
【解析】 题干是“赏析”。本诗前两句写宫女在深夜值班,金莲双烛逐渐燃尽,青琐玲珑的月影透出寒光。后两句写宫中女官朝入奏事,天街花露已阑干。此诗以宫廷为背景,以夜直宫女的生活为题材。从宫女生活的角度写,表现了她们的生活寂寞空虚。 【答案】 ①金莲双烛渐烧残:宫女们用金莲做的灯渐渐燃尽。②青琐珑璁(lòngcóng)月影寒:青琐门上雕镂着玲珑花纹的月亮映出冷色,显得清幽寂静。③五色丝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