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纯
【解析】 “存诚至要先穷理,穷理神功在尽诚”意为:要想保持真诚,首先要穷尽道理。穷尽道理,神的功用就在于竭尽诚意。 “穷理”是儒家经典《大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探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即对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致知”就是获得知识,也就是认识事物的道理,获得真知。 “致知格物”出自《礼记·大学》,“格”指推究。“致知”是指追求智慧或知识。 “存诚至要先穷理”意为:要保持自己的真诚
【注释】: 先生:诗人自称。通儒:精通儒学的学者。神仙正派传:指道家学说。真空成大觉:佛教禅宗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悟道,便可成佛。琼蟾(qióng xián)形兆独坤乾:指月,象征阴气凝聚而成的阴性实体或阴性存在。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赠与程洁庵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之一,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和传诵。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程洁庵的赞赏之情以及对程洁庵学问的肯定。 第一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掌握常见的古诗虚词和重要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同时,注意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的意思。如“致知格物”:指探明事物的道理。“致”,推究,研究;“格”,至,尽,穷极;“物”,事物;“致知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 【答案】 注释:儒家讲究的学问。 译文:儒理十五首 致知格物(一)物物包含太极微
金丹图像说四首安炉图 李道纯内丹学说探究与赏析 1. 撑天柱地太模糊,谁为安名号玉炉? 译文:天地撑天柱地,显得模糊不清,谁能给它命名呢? 关键词注释:金丹(道家炼制的一种神秘药物),图像(象征内丹修炼过程中的法相),安炉图(描绘炼丹过程中安放炉子的场景)。 赏析:此句表达了炼丹过程中对天地形象模糊、难以捉摸的特点,以及人们对炼丹结果的期待和好奇。 2. 曾向此中经锻炼,出无入有尽由渠 译文
《金丹图像说四首·其一·安炉图》是元朝李道纯的代表作。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并附上相应的译文、注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撑天柱地太模糊:描绘出天地间的广阔和混沌。“撑天柱地”意味着支撑宇宙的根基,“太模糊”则表达了这一根基在诗人眼中的不清晰和难以捉摸的特性。 2. 谁为安名号玉炉?:询问谁是这宇宙根基的真正命名者,“玉炉”在这里比喻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真理或法则。 3.
【注释】 庵儿:山中小屋。琼蟾:指月亮。功备:炼成之功。三五:古人以农历每月十五为上弦月,每月初七为下弦月。光辉:照耀。南北:东、西。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月,后三句写日。诗人在这首诗中借月和日的形影来赞美程洁庵。 起联写景。庵是山中草屋,洁净无物,只一个琼蟾挂在屋中。“琼”字形容月光之洁白晶莹。“只个”是“只有”的意思,强调月光的纯洁。“养在中”是说月光养着它自己。这两句写月
【注释】 金丹:道教炼制的一种长生不老的丹药,即铅汞混合而成的“金液”。图像说:指《周易参同契》中的“金丹图像”之说。四首:指唐代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安炉图:指唐代王建的《安石榴花炉诗》。 道本无为法自然,圣人立象假名圈。 平常日用全彰露,打破方知象帝先。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叹金铜仙人的遭遇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慨。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开头两句
【注释】 无为:道家的术语,指不要有所作为。好向无中作:即在虚无缥渺的境界中求得灵感。琼蟾:神话中的月宫之兔。《淮南子》云:“月中有蟾蜍。”照碧崖:照亮碧绿的崖石。气固神备产婴孩:意思是说,精纯之气与神灵相结合,就会产生婴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程洁庵(名不详)是一位道士。诗人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对道士的生活、修炼过程作了生动的描绘。 前四句写道士炼丹的情景。“无为”二字点出全诗主旨
注释: 1. 儒:儒家学者,这里指程洁庵。 2. 穷天理:探究天地万物的道理。 3. 释参禅:禅宗是佛教的一种流派,主要讲究参悟禅理,这里的“参”即指参悟。 4. 道炼金丹:道教中炼制金丹是一种修炼方法,这里的金丹代表道家的修炼成果。 5. 法自然:遵循自然法则,不违背自然。 6. 惟有琼蟾通一贯:只有月宫中的嫦娥能通晓一切道理,这里暗指程洁庵的才华和智慧。 7. 顶门具眼
【注释】 洁庵:程洁庵,作者朋友。识破世凉炎:指对世事冷暖、人情冷暖有清醒的认识。铲彩埋光:铲除杂念、消除杂事。自养恬:自我修养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碧潭:清澈的水潭。掬水弄琼蟾:捧起一捧水在手中把玩,如同在玩弄月宫里的蟾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友人程洁庵的五首诗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程友人生态度的赞赏和对其人格的钦佩。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两句写程洁庵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