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本是通儒学,又得神仙正派传。
透得真空成大觉,琼蟾形兆独坤乾。
【注释】:
先生:诗人自称。通儒:精通儒学的学者。神仙正派传:指道家学说。真空成大觉:佛教禅宗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悟道,便可成佛。琼蟾(qióng xián)形兆独坤乾:指月,象征阴气凝聚而成的阴性实体或阴性存在。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赠与程洁庵的五首诗中的第二首,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之一,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和传诵。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程洁庵的赞赏之情以及对程洁庵学问的肯定。
第一联:“先生本是通儒学”,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程洁庵先生本来就是一个精通儒学的人。这里的“通儒学”指的是程洁庵先生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他的学识渊博,对儒学的理解也相当深刻。
第二联:“又得神仙正派传”,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程洁庵先生不仅精通儒学,还得到了道家学说的传授。这里的“神仙正派传”指的是程洁庵先生得到了道教中一些高深的修炼方法。
第三联:“透得真空成大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程洁庵先生通过修行,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即真空状态。这里的“真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法无自性,皆为因缘和合而成,无实体存在的状态;在禅宗中则是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觉悟即可成佛,无需再经过繁琐的修行过程。
第四联:“琼蟾形兆独坤乾”,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程洁庵先生的形象就像月夜中的月亮一样,既明亮又神秘。这里的“琼蟾”指的是月亮,象征着阴性实体或阴性存在;“坤乾”则是《易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代表阴性和阳性。
这首诗通过对程洁庵先生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程洁庵学问的敬佩之情以及对程洁庵人格的推崇。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道家、佛家等不同文化体系的包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