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谒金门·和陈提干》。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山共水,美满一千馀里。不避晓行并早起,此情都为你。 注释: 山与水相伴,美景如画,绵延一千余里。不畏晨光熹微而行,不畏日出东方而起,这份情感全都为了你。 2. 不怕与人尤殢,只怕被人调戏。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 注释: 我不怕别人嘲笑,只是害怕被他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我为什么没有那个地方(阿鹊地)
谒金门·归去未 注释: 1. 归去未:尚未返回的意思。 2. 风雨送春行李:风雨伴随着春天的行旅。 3. 一枕离愁头澈尾:形容离愁缠绕,从开始到结束。 4. 如何消遣是:用什么方法来消遣呢? 5. 遥想归舟天际:想象着回家的船在天际。 6. 绿鬓珑璁慵理:形容头发因忧愁而变得杂乱无章。 7. 好梦未成莺唤起:美好的梦还未完成时,黄莺就醒了。 8. 粉香犹有殢:虽然已到了傍晚,但香味依然残留。
诗句释义与赏析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一曲瑶琴才听彻。金蕉三两叶。 - 注释: - “山吐月”:描绘了一幅山峦在月光下若隐若现的景象。 - “画烛从教风灭”:暗示着即使是蜡烛也难以抵挡风吹,最终熄灭了。 - “一曲瑶琴才听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通过弹奏瑶琴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 “金蕉三两叶”:描述了一种美丽的植物景象,可能是某种花卉或树木。 译文 山间明月如洗
诗句: 1.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 - 注释:月亮被云遮挡住,看起来像是金色的蛇在天空中闪烁。 - 赏析:描绘了夜晚月亮被云遮挡的景象,用“金蛇明灭”形容月光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的样子。 2. 翻树啼鸦声未彻,雨声惊落叶。 - 注释:树上的乌鸦叫声没有完全消失,雨声惊醒了树上的叶子。 - 赏析:通过乌鸦的叫声和雨声来渲染一种秋天的气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3. 宝炬成行嫌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根据要求,对诗句的字义、词性、结构进行理解,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指出作者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本题中,“谒金门·使君再招饮,牡丹如山”为第一句,“檐溜滴。都是春归消息”为第二句,“争看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为第三句,“南浦绿波双桨急”为第四句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1句:阶露重。 - 关键词:阶、露重 - 注释:此处“阶”指的是台阶,暗示诗人所处的位置或场所可能是庭院;“露重”说明是早晨或夜晚,露水较多,给人以清新之感。 第2句:浥透寻花双凤。 - 关键词:浥、透 - 注释:“浥透”形容露水滋润到足以渗透的程度,而“寻花双凤”则指寻找花朵时看到的两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春天的景象。 第3句:天色晴明风不动。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金缕衣”。《词谱》卷五:“本词牌前后段各四句七仄韵,前后段第二、三句均须用一叠韵。” 风又雨:即风雨交加。 芳事:春日里的美好景色或活动。 东君:指司管春天的神。 借问甚时才百五:询问何时才是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 东君浑弗顾:神不理会。 红紫园林几许:形容春天的景象。 横笛数声何处: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笛声。 桃涨:形容桃花盛开。 连天:无边无际。 赏析:
【诗句释义】 春天的景色暂时停留,不要吝惜那残花无人照料。柳树的颜色青青,还没有开絮。牡丹花还等着雨水才能开放。 金鸭香炉里的烟一缕一缕飘散,人就在这纱窗下寻找吟诗的句子,仿佛是家乡山上三月暮春的景象。隔着帘子听见燕子的话语。 【译文】 春天的景色暂时停留,不要吝啬那残留未谢的红花。柳树颜色青青,还未开絮,而牡丹花却盼望着雨后才能开花。 香炉中燃起的一缕香烟缓缓升腾,诗人在纱窗下吟咏诗歌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先的作品《谒金门·花似锦》,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花朵盛开如锦绣般绚烂,两点翠色的蛾眉令人愁苦。人却迟迟不见归期,春天即将过去。 消尽了水沉香,写尽了杏笺上红蜡。如此薄情,实在让人无奈。寄书给他,他却不回答。 注释: - 谒金门:这是一首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花似锦:花朵盛开,色彩斑斓,如同绣有各种图案的锦缎。 - 两点翠蛾愁压
【注解】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蕊珠”、“金缕衣”。双调,六十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花过雨:指春天的花儿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格外鲜艳娇嫩。 又是一番红素:意思是花儿经过雨水的洗礼后,呈现出一片红艳的色彩。 燕子归来衔绣幕:意思是燕子飞回来了,它们在空中飞翔,嘴里叼着美丽的绣花帐篷(象征春天的到来)。 旧巢无觅处:意思是曾经筑巢的地方已经找不到了,形容春天的美景已经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