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风乍扇。帘外落红千片。飞尽落花春不管。斗忙莺与燕。 往事上心撩乱。睡起日高犹倦。料得伊家情眷眷。近来长梦见。 注释: 谒金门·春晚(词牌名) 春风乍起,帘外飘落的花瓣如同千片纷飞。落花随风逝去,春天仿佛对此毫不关心,只忙于忙碌的黄莺和燕子。 往事萦绕在心头令人烦恼,我从睡眠中醒来时阳光已经很高了,但我仍然感到疲倦。我猜想她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我却很少见到她
注释: - 杨花落:指的是春天的杨花随着风飘落的景象。 - 燕子穿朱阁:燕子在红色的建筑中穿梭,暗示了春日里的生机与活力。 - 苦恨春醪如水薄:这里的“春醪”指的是春天的美酒,而“如水薄”形容酒虽醇厚却感觉稀薄,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 - 闲愁无处著:表示诗人的忧愁无法排遣,只能深深藏在心底。 - 去年今日王陵舍:王陵舍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历史或文化遗址。 -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第一句:“鸡唱晚。” 这里的“鸡唱”指的是鸡鸣,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而“晚”则是时间上的傍晚时分,通常与夜晚、日落等意象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天色将晚,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或学习生活,开始进入安静休息状态的画面。 第二句:“斜照西窗白暖。” 这里的“斜照”可能是指窗外夕阳的斜照,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西窗”则特指西方的窗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在甲子年所作的一首词。 诗句: 1. 人已老 - 指作者已经年岁已高,岁月留痕。 2. 春亦不留些少 - 指春天的美景已经逝去,留下些许遗憾。 3. 花尽叶长蚕又抱 - 描述春天结束的景象,花朵凋谢,树叶茂盛,蚕宝宝开始孵化。 4. 子规啼未了 - 指子规鸟的叫声还在继续,表示春天的离去。 5. 往事不论多少 - 指过去的事情不再提起,因为都已经过去了。 6.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金榜公布的时候,都是那些鹿鸣仙客。手按玉笙寒尚怯,倚梅歌一阕。柳拂御街明月,莺扑上林残雪。前岁杏花元一色,马蹄归路滑。 注释如下: 谒金门 · 其二温州鹿鸣宴 金榜揭:金榜公布,指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单公布。 都是鹿鸣仙客:所有的考生都像神仙一样,因为他们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被选拔出来的人才。 手按玉笙寒尚怯:他们手按玉笙(一种乐器)弹奏时,感到寒冷还不敢吹奏。 倚梅歌一阕
【注释】 谒金门 · 其二:秋夜静。屋上狂风初定。两两啼蛄相答应。灯蛾摇烛影。枕上鸡声遥听。起舞良宵偏永。明日谩寻弓剑整。衰颜重揽镜。 【赏析】 《谒金门》词,是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进士及第的牛僧孺所作的组词。此词为第二首,描写了一幅秋夜幽梦图。“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静”字写出了“秋夜”的氛围;“屋上狂风初定”是说秋夜虽然安静,但是屋外却有一阵狂风吹来,吹乱了屋檐下挂着的蜘蛛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默写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诗句原文: 花满树。 两个黄鹂相语。 恰似碧城双玉女。 对歌还对舞。 可惜娟娟楚楚。 同伴彩云归去。 居士心如泥上絮。 那能无恨处。 译文: 春天的景色十分宜人,满树都是盛开的花朵。两只黄鹂鸟儿在树枝间相互交谈,它们好像一对美丽的女子,正在对唱和跳舞。这真是一种美妙的景象! 赏析: 吕胜己的《谒金门·其一闻莺声作》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黄鹂鸟的欢声和优美的舞姿
【注释】 1.谒金门: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嗟久客:叹自己久居他乡作客。 3.又:又见、再度。见他乡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两天或一个月,即清明节的前夕。寒食节禁火寒食,故又称“冷食节”、“百五节”等,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寒食节有荡秋千、蹴鞠、斗鸡、拔河、植树、祭祖、扫墓等风俗。 4.断桥:相传为白娘子与许仙相遇之地。 5.孤村:指偏僻荒凉的小村落。 6
【注释】 1.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蕊香”、“凤箫声”。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2.敛步:收住步子,放慢脚步。 3.罗袖:指女子的袖子。 4.宝扇:扇子的美称。 5.软香:指扇上的香料。 6.素手:洁白的手。 7、小立偎人:靠在别人的身旁。小立,指站着;偎人,靠人取暖。 8.一寸娇波:指眼角的泪光。娇波,形容眉目如画,妩媚动人。 9、心事:指内心的忧愁。 10.眉已皱,心事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