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此调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上片四句一韵,下片六句两韵。 溪声急:指溪水流动的声音急促。 无数落花漂出:无数的落花漂流而出。 燕子分泥蜂酿蜜:春暖和时节,燕子在巢中筑巢,蜜蜂采集花蜜酿制。 迟迟艳风日:春光明媚温暖的日子。 须信芳菲随失:一定要相信花儿已经凋谢了。 芳菲:花朵的芬芳香气。 况复佳期难必:更何况美好的时光总是难以预料。 拟把此情书万一
秋欲暮。路入乱山深处。扑面西风吹雾雨。驿亭欣暂驻。 可惜国香风度。空谷寂寥谁顾。已作竹枝传楚女。客愁推不去。 注释:秋天即将结束,路进入乱石丛生的山中,西风吹动云雾,下起了大雨,在驿站亭中稍作停留。可惜国香风范的风度被吹散了,空谷里没有人关注,只有竹子的枝干和枝叶被风吹动,好像在诉说着什么。已经把这首词传唱成了《竹枝词》。我因为旅途的艰辛,感到十分悲伤,无法摆脱。 译文:秋天快要结束时
谒金门·其二 春欲半。重到寂寥山馆。修竹连山青不断。谁家门可款。 红晕花梢未半。绿蘸柳芽犹短。金缕香消春不管。素蟾光又满。 注释译文赏析: 《谒金门·其二》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抒写春日山馆的寂寂空寂之感。上片写山馆之景:山馆周围长满了修长的竹子,青翠连绵不绝;而山馆的门却难以叩响,因为无人应答。下片写山馆之境:花儿还未完全开放,柳树的嫩芽也还很娇小,但春天的气息已无处不在。最后两句说
【注释】 蛾黛:眉毛。蛾眉,蛾的形状像弯曲的眉毛,故以代指女子的眉毛。黛:青黑色的颜料。浅:淡。 晚寒妆懒:因为天色已晚,所以懒得化妆。晚寒:晚上的寒冷。 润逼:湿润得几乎要溢出来似的。镜鸾:古铜镜。鸾鸟,传说中的仙禽,这里泛指铜镜。 额花:额上的花纹。留半面:留着一半,即只露出半个面庞。 渐次:渐渐、逐渐地。梅花:梅花是冬季的名花,这里借指春天。开遍:开完了。 湿云:雨后的云。和恨剪
这首诗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谒金门·春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风共雨。催尽乱红飞絮。百计留春春不住。杜鹃声更苦。 - “风”与“雨”是春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它们共同作用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 “催尽乱红飞絮”描绘了春天里花瓣随风飘散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百计留春春不住”表达了作者试图留住春天的心情,但最终发现春天总是匆匆离去。 -
【注释】 吟院:即词人隐居之地,位于今江西清江县。 迟日自行花影:阳光照耀下,花朵影子摇曳。 熏透:香气四溢。 水沉云满鼎:形容花香扑鼻。 晚妆窥露井:女子在夜晚梳洗时,透过窗子看到井边有露珠。 飞絮游丝:指柳絮和游动的蜘蛛丝。 莺莺相:形容春鸟鸣叫的声音。 欲唤海棠:想唤醒海棠。 奈何春不肯:春天不肯醒来。 【赏析】 上片写词人居住的地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首句写庭院中的花草,次句写花香扑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谒金门·塘水碧》。下面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1. 塘水碧。仍带曲尘颜色。泥泥縠纹无气力。东风如爱惜。 - "塘水碧":形容塘水清澈碧绿。 - "仍带曲尘颜色":仍然带有曲折的水面上的泥土颜色。 - "泥泥縠纹无气力":水面上泛起的縠纹,没有生气,显得无力。 - "东风如爱惜":好像东风在珍惜、照顾着它。 2. 恰似越来溪侧。也有一双鸂鶒。 - "恰似":仿佛,好似。
谒金门·次西麓韵 作者:佚名 芳事晚,数点杏钿香浅。恻恻轻寒风剪翦,锦屏春梦远。 稚柳拖烟娇软。花影暗藏深院。初试轻衫并画扇。牡丹红未展。 注释: ① 次西麓韵:指以“次”为韵脚的词调。西麓:即《西麓倦游集》。 译文: 春天的景色很美好,但天气却有些寒冷,几朵杏花的花瓣被风吹落,飘散在空气中,仿佛是淡淡的香气。 院子里的柳树轻轻摇摆,烟雾缭绕,显得柔美而娇嫩。花朵的影子藏在深深的院子里
【注释】: 1、花不定:花朵不固定,指花开得快,落得也快。 2、燕尾剪开红影:燕子的尾巴像剪刀一样剪开了花的影子,暗指春天即将过去。 3、几点露香蜂赶趁:蜜蜂在花上采蜜,留下了几点露珠。 4、宝台鸾镜:形容女子的梳妆台,上面有镜子,镜子里映着女子的美丽容颜。 5、屈指一春将次尽:用手指算算,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 6、归期犹未稳:回家的日期还没有定下来,意味着回家的时间还不确定。 【赏析】:
谒金门·和从周宣教韵祝千岁寿,请呼段、马二生歌之 梅乍吐。趁寿席、香风度。人与此花俱独步。风流天付与。 好在青云歧路。愿共作、和羹侣。归访赤松辞万户。莺花犹是主。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和从周宣教韵:应从周的请求而作这首祝贺词。 宣教:指皇帝对臣民的教育。 祝千岁寿:祝愿寿星寿命长,能活一千岁。 呼:叫。 段、马二生:段克己、马君则,都是北宋时期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