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偓。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柳丝碧”:描述了杨柳的颜色,是绿色的,给人以春天的气息。 2. “柳下人家寒食”: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日,人们扫墓、踏青,但诗中描写的是柳树下的人们休息的场景,没有明显的扫墓动作,可能是在描述节日后的宁静生活。 3. “莺语匆匆花寂寂”:莺鸟在忙碌地啼叫,花朵却静静地开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 “玉阶春藓湿”:描绘了一个湿润的台阶
谒金门 春寂寂。绿暗溪南溪北。溪水沉沉天一色。鸟飞春树黑。 肠断小楼吹笛,醉里看朱成碧。愁满眼前遮不得。可怜双鬓白。 译文 春天静悄悄地,溪水在南北两边流动。溪水静静的,天空也是一片颜色。鸟儿飞翔在春天的树林里,变成了黑色的斑点。我站在楼上,吹着笛子,沉醉中看到了红变成绿。愁绪弥漫在我的眼前,无法摆脱。可惜我的头发已经变白了。 注释 (1)谒金门:词牌名,又名“忆秦娥”、“金缕衣”。此调以柳永
【译文】: 在深院里,寂静无声,曲房内灰尘暗沉,凄凉冷清。满地落叶被风吹得不停摇曳,无端吹来一股寒意,酒醒了也无人相伴。 小园的小路湿漉漉的,我悄悄地走着,只有姑婆的哭声与我相伴。半边身子已被残烛的余烬熏黑了,夜长人独处,感到特别寒冷。 【赏析】: 这首词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抒发词人的孤寂之情,表达了词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怀。 上片起句“深院静”三字,点明时间与环境,渲染了一种宁静
诗句释义: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 花满院:描述了一个庭院中满是花朵的景象,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 飞去飞来双燕:描绘了一对燕子在空中飞翔的情景,增加了诗的动感和生动性。 - 红雨入帘寒不卷:这里的“红雨”可能指的是花瓣落在帘上,形成了一层红色的覆盖物。而“寒不卷”则表达了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 - 晓屏山六扇:描述了一扇屏风上有六扇窗户
谒金门 春昼永。接叶鸣禽相应。风定落红香一径。疏疏窗竹影。 寂寞年时酒病。远笛悠悠吹醒。闲上层楼天又暝。云山青不尽。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如梦令”。《乐章集》入“大石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此词为长调。 春昼永:春日的白天很长。 接叶:树叶相互接触。 鸣禽:指鸟叫声。 相应:呼应。 风定:风停。 落红:落花。 香:香气。 一径:一条小道。 疏疏:稀疏。 年时:往年之时。 酒病
谒金门·送徐子宜如新安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本调为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上片四句,下片六句。 送:送给某人。 徐子宜:人名。 如新安:到新安县去。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好友徐子宜送行的词作。上阕写徐子宜赴任新安,山城雨后景色清新秀丽;下阕写徐子宜赴任后事业有成、福星高照、令人羡慕的祝愿和期望。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情调乐观豪迈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及思想情感。 “谒金门”是词牌名,“归未卜”,即不知是否回家。“频倒金彄纤玉”,意思是频频地梳理自己的秀发。“纤玉”即细白的玉,此处比喻秀发。“明月绡窗停剪烛”,意思是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停下了手中的剪刀,在窗前剪着灯花。此句描写了一幅清幽静谧的夜景图。“搦愁题蠹绿”
【解析】 “西风竹”三句,描写了秋色中的翠竹。“□矗”,形容竹竿挺拔。“红小阑干知几曲”三句,写自己凭栏远眺。“声声敲碧玉”两句,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窗下凤台银烛”三句,描绘了夜晚在庭前照烛的情景。“曾伴”两句,回忆去年庭前赏菊之事,暗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答案】 译文:秋风萧瑟竹林摇曳,竹影婆娑仿佛翠烟
【注释】 莺:黄莺。 暖:指春天,气候转暖。 弱絮:嫩黄的飞絮。 芳茧:指花蕾。 流不远:《诗经·邶风》中“流之南兮,言采其桑”句。 小桥:桥名。在河南汝河上,为唐代李翱所建。 原上草:指原野上的草丛。 迷离苑:迷蒙不清。 金勒:马嚼子。晚:傍晚。 嘶断:马嘶声中断。 日长:春光明媚的日子,这里借指美好时光。 翠浅:深绿变浅绿。 【赏析】 这首词是写暮春景色的。首三句写景,四、五两句写情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夜月”、“秋夜银河”。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上片第五句为孤雁落;下片第四句为煞拍。 秋露坠:秋露滴落。 楚兰红泪:指秋天的兰花沾满泪水。 往事旧欢:指过去欢乐的时光。 思量如梦寐:指思念之情如同在梦中一般。 人貌老于前岁:人的容貌比前年更加苍老。 风月宛然无异:风和月色依然像以前一样美好。 座有嘉宾:座位上有贵客。 尊有桂:酒杯中有桂花。 莫辞终夕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