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到原诗,逐词逐句地分析,并结合相关文化背景来揣摩词句的含意,然后指出其表达效果,即艺术手法。 “初日红犹敛”,诗人用“犹”字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太阳已由刚升起时的红彤彤渐渐收敛为半边脸。而“敛”字则写出了太阳收敛的态势。 “残冬绿尚酣”。诗人以“残冬”点明季节,写冬天虽然结束
【注释】侵晓:拂晓。太和洞:地名,在今江西铅山北。冈峦:山冈。地脉:山脉。客:诗人自指。升阁:登上高楼远望。渡溪:渡过溪水。市郭:城市。灯:指灯火。帆樯:船上的桅杆和船帆。雾未开:云雾尚未散去。层台:高楼。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于清晨登楼远眺,观赏太和洞周围的山川景色。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节奏明快,音调悠扬,读来朗朗上口,令人神驰心往。诗的前两句描写远景,后两句描写近景
诗句释义: - 将至大鱼塘山行 - 注释:即将抵达的大鱼塘山,形容山势雄伟。 - 水声湍急处,山亦让溪流。 - 注释:水流湍急之处,连山峰也退让让给溪流。 - 只此万峰隙,何来一叶舟。 - 注释:只有这狭窄的缝隙,怎么会有小舟通过。这里比喻人生的道路非常狭窄。 - 石潭鱼琐碎,竹径鸟钩辀。 - 注释:石头上的水潭里鱼儿在细碎地游动,竹林里的小路上鸟儿鸣叫声连绵不绝。 - 正觉孤吟好,黄梅发岭头。
山行 探奇因失路,触处总高坟。 渡水云成阵,争山兽作群。 转愁人迹少,渺与世涂分。 一晌支颐坐,沉沉静见闻。 释义: 探奇因失路,触处总高坟。 渡水云成阵,争山兽作群。 转愁人迹少,渺与世涂分。 一晌支颐坐,沉沉静见闻。 注释: - 探奇因失路,触处总高坟:意即探寻新奇之处时迷失了道路,到处都是高大的坟墓。 - 渡水云成阵,争山兽作群:意思是渡过溪流时云雾仿佛成了阵势,山中的野兽仿佛聚集成群。
出山泉百折,殊有恋山心。 涧水复时落,重源何处寻。 注释:从山中走出的水百转千回,我深深留恋着山。涧水时而流下,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寻找? 紫藤垂岸陡,白鸟渡波阴。 卧听滩声急,劳劳自古今。 注释:紫色的野藤垂下悬崖峭壁,白色的鸟儿飞过水面的阴影。躺在沙滩上倾听急流的声音,感叹这声音来自远古至今。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诗人在写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山和水的眷恋之情。 首联“出山泉百折
【注释】 度:翻越。 绝险:指山势高峻。无路:指路断绝。 回头雨复来:回头,即回望。雨复来,指雨又下起来了。 正愁:正当。 疲马:困乏的马。迷:受蒙蔽。 却值:恰巧遇到。岭云:山峰间的云雾。 细草:小草。黑如雾,形容草色浓密,如同烟雾般笼罩着大地。 野泉声若雷:野泉的声音如同打雷一般。 舆:轿子。前:前面。长官:指轿夫中的领头人。拜:下跪行礼。徘徊:犹豫不决。 【赏析】 《度老鸦关》
小除夕祭诗作: 南行逾万里,小岁入三更。 爆竹惊心碎,桃花照眼明。 祭应遵旧例,醉复尽馀觥。 笑向儿曹语,今年帙已盈。 注释: 1. 南行逾万里:形容距离遥远。逾,超过。 2. 小岁入三更:小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里指晚上。 3. 爆竹惊心碎:爆竹声中,心被震得粉碎。 4. 桃花照眼明:桃花盛开,映入眼睛,显得格外明亮。 5. 祭应遵旧例:按照传统习俗进行祭祀。 6. 醉复尽馀觥
注释: 将至清溪县上岭,即到达清溪的上坡路。屏障般的千万树木,不知不觉地已经来到了山城。忽然间,在鸟巢之外,偶尔传来人语声。拨开云层看到塔楼高峻,映衬着柳枝识得小桥横卧。等到渡过清溪的水,方知道这水色清澈。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城风景的诗作。首句"障坡千万树"描绘了山城的壮丽景象,用千万个树木来比喻山城的茂密与繁盛。第二句"不觉有山城"表达了诗人对山城的陌生感,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山城
渡重安江上岭作 三里与江背,泠泠响尚闻。 前经百重树,始隔一川云。 天向松梢暝,途从石罅分。 寄书情较切,空有雁成群。 注释: 1. 三里与江背:三里后,背对着江水。 2. 泠泠响尚闻:清凉的水声还依稀可闻。 3. 前经百重树:经过了许多的树木。 4. 始隔一川云:终于被一片云隔断了视线。 5. 天向松梢暝:天空已经昏暗下来,仿佛是山中的松树梢头。 6. 途从石罅分:路从岩石的缝隙中分开。 7
注释: 百盘升作岭,一石削成台。 山上的树木盘旋而上,形成了一座山岭;一块巨石被雕琢成一座高台,十分奇特。 山笋高逾屋,天风响若雷。 山中的竹子长势旺盛,甚至超过屋顶;阵阵风吹动竹叶,如同打雷般震耳欲聋。 澹红双径羃,新绿一窗开。 淡红色的小径蜿蜒曲折,绿色的窗户半开半闭,透入些许光亮,让人感觉清新宜人。 正好容危坐,斋钟莫屡催。 正好可以安心地坐下来读书,斋堂的钟声不要频繁催促。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