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注释】 小除:农历每月的初八,为除夜。 温峤:字太真,东晋人,有文才,曾任大司马桓温参军。 黄金:指钱财。 碧玉:指美色。 升歌:古代祭祀时,先唱《周颂》,后唱《王风》。 斗酒:指一斗(四升)酒。 送梨橘:即赠梨橘,表示慰问和祝福。 末经:经过。 生愁:因醉而生愁,形容极度醉酒。 【赏析】 此诗是写一位年老体衰却仍热衷于名利的诗人在除夕祭神前所作。首联以“过江名士渺难求”开头
【诗句释义】 江口喜遇焦山僧巨超赋赠一首: 欣逢一棹入江湾,与话春波浩渺间。 笑我转成僧退院,羡君真有术移山。 何妨讲席频南北,更拟名区递往还。 为语若耶溪畔客,忘机何似白鸥闲。 【译文】 江口喜遇焦山僧巨超,赋诗赠别。 欣逢一桨划进了江湾,与你畅谈春天的波涛浩淼。 笑我变成了僧人退出了官场,羡慕你真有法术能使大山移动。 何妨在南北讲学频繁,更打算在各地往返。 告诉我若耶溪边的那位客人
癸亥元日影堂祀先感赋 注释: 收拾全家画里看,愁从纸上话团栾。 如卿又已装成轴,只我何时定盖棺。 残腊雪封梅蕊白,玉更风飏烛光寒。 朝参久罢朝衣典,野老应知礼数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癸亥元日(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祭祀祖先之后所作,表达了对家族和祖先的深厚感情。 首联“收拾全家画里看,愁从纸上话团圆”,通过描绘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收拾”一词,既指整理家当
这首诗是明朝顾修撰的《和赵兵备翼招同庄宫允通敏刘宫赞种之暨舅氏蒋检讨蘅湛贻堂雅集》。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一院阴阴覆薜萝,清谈原不沸笙歌。 注释:整座院子里弥漫着淡淡的阴影,覆盖着薜荔、萝藤等植物,这里的环境显得幽静而清雅,与喧闹的歌舞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筵前客尚迟三少,座末人犹冠七科。 注释:宴会开始时,客人已经聚集了很多,但仍然有三位未到,这暗示了时间的拖延
兰石桓太常墓 古战场边置古祠,祠旁荒冢柏参差。 犹疑上厕衔刀谶,想见撄城伏节时。 一瓣心香留故治,万年遗臭付佳儿。 孝侯生扎充生劲,天道从来未可知。 注释: - 兰石桓太常墓:指的是兰石桓(?-498年)的墓地。桓太常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的官员。据《南史》记载,桓太常去世后,被葬于建康(今南京)西明县之西。 - 古战场边:指的是古代的战场,可能是在今天的南京附近。 - 置古祠
初至梅花书院 横舍东西竹柏林,暂停行笈事披寻。 二分明月三生梦,万树梅花一客吟。 阅世更须坚晚节,传经先已负初心。 枕流漱石吾宁敢,且与同堂惜寸阴。 注释:横舍指的是书房,东西竹柏林表示书房周围有竹林环绕,暂停行笈是指放下行李,暂时休息一下,事情要慢慢来,需要仔细研究。二分明月三生梦指的是月光明亮如镜,照出了自己前世今生的梦境,万树梅花一客吟是形容梅花盛开时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诗是一首怀古抒怀之诗,诗人通过追忆南宋抗元名将史阁部的历史功业,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忧思。全诗八句,每句五言,前四句写史阁部祠的荒凉景象及人们对其的怀念之情,后四句写史阁部生前的功绩与死后的影响,最后两句以拟人手法作结,意在说明史阁部的功绩永垂不朽。 【答案】 ①尚馀抔土(还留着一捧尘土)枕荒汀(墓冢上长满了荒草)
重至洋川书院 依然林鸟唤春风,三面晴窗落采虹。 采药僮归青嶂外,著书人老白云中。 东山未肯随安石,北海凭谁问孔融。 衰病渐将忘世事,经旬不更展邮筒。 注释: 1. 依然:仍然、依旧。 2. 林鸟:树林里的鸟儿。 3. 晴窗:晴朗的窗户。 4. 采虹:指彩虹。 5. 青嶂:青色的山峰或山壁。 6. 著书人:指学者。 7. 安石:陶渊明字,陶潜号五柳先生。 8. 北海:指东汉末年的祢衡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初九日邹水部文瑍载酒相访因约同人松寥阁小集分韵得声字:这是首诗的开头,提到了“邹水部文瑍”和“松寥阁”,意味着这是一个由邹水部文瑍组织并在松寥阁举行的聚会。“载酒相访”表达了诗人被邀请携带美酒去拜访对方。“因约同人”说明这次活动是与朋友们约定的,而“小集”则描绘了这种小规模聚会的氛围。“分韵得声字”则是指参与者们将用韵来分派诗歌,并从中选出一个关键字作为题目。 2.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城渡桥访明唐襄文读书处: 在城渡桥探访唐朝名士唐襄文的读书地。唐襄文是唐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读书处可能位于一座桥梁附近,因而得名“城渡桥”。 2. 荆川台址尚崚嶒: 荆川台旧址地势险峻,仍然保存着。荆川台可能是一个古代的台观或书院,其旧址依然屹立不倒。 3. 卜宅当时愧未曾: 我在这里卜选住宅感到惭愧,因为我没有像他们那样选择高官厚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