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赠周刺史景益 卅年家住蠡河湾,只隔衡门不往还。 清切早闻登上第,沈沦我亦厕朝班。 闲情偶欲消馀晷,远宦同应历万山。 何日对床乡梦好,白云流水自潺潺。 注释: 1. 赠周刺史景益: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周刺史的祝福和期望。 2. 卅年家住蠡河湾:三十年前,我在蠡河(今名京杭大运河)边的小镇上生活。 3. 只隔衡门不往还:只是隔着一道衡门,不能经常相见。 4. 清切早闻登上第
【注释】 1. 到来巳:农历的三月初三。 2. 上青天:指登上高高的山峰,极言其高。 3. 尚有人耕屋上田:还有人在屋顶上耕种着田地。 4. 绿零:绿叶稀疏的样子。 5. 夕阳黄破半城烟:太阳西下时,余晖把整个城市染成一片黄色,烟雾袅袅升起。 6. 江声似恨山重叠,乡梦都迷路七千:仿佛在抱怨山峦连绵不绝,家乡的梦想也迷离不清。 7. 且倚石阑闲啜茗:姑且倚在石头栏杆上,悠闲地品茶。 8. 灵果
【注释】 咫只:很近。衙斋:官署。移三岳:指迁任三地。八月:指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天宝元年,时令为仲秋,即农历七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百蛮: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冯巡抚光熊的府邸饮宴时作的诗。首联写与冯光熊相知之久;颔联说冯光熊被提升三次出任要职;颈联写中秋佳节,使节出巡;尾联说自己和冯光熊同里(地名,今属浙江)人。 “咫只衙斋递往还,识公心迹几曾闲
【注释】: 半程:一程为三十里。卌(zhōu):六十,半程即走六十里。沙砾:指山中沙石。雄黄:一种矿物,黄色。出穴:从洞中冒出。百虫:各种小动物。牡丹:牡丹花,又称“国色天香”。压阑:挡住栏杆。群卉:各种花草。韬采:掩盖光彩。天顶:山峰的顶端。若手:像手一样。握云拖蓝:形容峰顶如云似雾。相携:相伴。活火:指燃烧的木材或柴火。欲烹茗:想要烹煮茶水。却:反而。有死谷:有险恶的山谷。邀停骖
注释: 二十日听雨蓬消寒第四集同咏诸葛灯 作者:(唐)王勃 尚从遗制识英灵,五夜军书肯暂停。 收烬未应忘火德,穴胸先巳勒金铭。 虚疑绝徼留铜鼓,远忆高原堕大星。 毕竟出师馀恨在,至今灯影作深青。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的《滕王阁诗》之“序”。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创作背景、诗人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等内容。 “尚从遗制识英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仍然可以跟随前人留下的方法来识别英雄的灵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连冈西去路千重,竹色萧萧间岭松。 注释:连绵的山冈向西延伸,路上层叠着许多山峦,中间夹杂着绿色的竹子和苍劲的松树。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连冈西去路千重”这一景象,读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与壮丽。接着,“竹色萧萧间岭松”则具体展现了这美景的细节,竹叶摇曳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 照路野花然似火
小厓关 足底先惊万叠山,半空楼阁自回环。 红云堆砌不知冷,白水绕门无用关。 日影镜光偏照耀,鸟声人语合绵蛮。 差怜送客殷勤甚,七里冈前马未还。 注释: 1. 足底先惊万叠山:意思是说山路陡峭,脚下的石头让人感到害怕。 2. 半空楼阁自回环:意思是在半空中的建筑就像旋转一样。 3. 红云堆砌不知冷:意思是说山上的红色如同堆砌的红云,但人们并不感觉寒冷。 4. 白水绕门无用关
南笼试院即事 衙斋高处逼浮屠,天半楼台落日孤。 云气大都红似火,居人多半黑于乌。 城隅尚隔三层岭,树杪惊看四出途。 也识搏㺜饶瘴厉,怕从直北展舆图。 注释:衙斋:指官署的书房。阁:这里指寺庙。 译文: 衙斋(官府的书房)高高地位于寺庙之上,天空中的楼台在夕阳下显得十分孤单。 云气大多呈现红色,就像火焰一样;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则大多皮肤黝黑如同乌鸦。 城墙的尽头还有三层山岭相隔,站在树上向下望去
宿路团行馆 使节遥从柳外村,一间茅屋侣鸡豚。 妖禽入树花先颤,薄雾吞帘镜亦昏。 吹梦夜风寒有影,接天春水月无痕。 柴扉莫谓谁来款,宵半惊雷欲劈门。 【注释】 宿路:过夜的地方。团行馆:指驿站。 使节:使臣。柳外村:村落靠近柳树的外面。 间(jiàn):空隙。茅屋:用草和木头搭建的简陋房子。侣:相伴。鸡豚:家禽家畜。 妖禽:奇异的鸟兽。花先颤:花朵在风中颤抖。 薄雾:淡淡的雾气。吞:笼罩。帘
雪意 严凝楼阁杳难眠,是处林峦戛暝烟。 飞霰乍飘孤屿外,重阴欲酿小寒先。 光埋高下三更月,云黯西南半壁天。 不是官斋望偏切,欲凭盈尺卜丰年。 【注释】 严凝: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杳:消失。 林峦:山林和山峦。 戛(jiá):击。 霰(xiǎn):雪珠,即霰霰。 重阴:指阴天。 光埋:光被掩没。 西南:这里指方位,泛指南方。 盈尺:指一尺见方的竹简或木片。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