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冈西去路千重,竹色萧萧间岭松。
照路野花然似火,出山流水活于龙。
风棱时掣当风烛,云朵惊飘隔院钟。
错认脱绵时序近,岂知寒序迫隆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连冈西去路千重,竹色萧萧间岭松。
注释:连绵的山冈向西延伸,路上层叠着许多山峦,中间夹杂着绿色的竹子和苍劲的松树。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连冈西去路千重”这一景象,读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与壮丽。接着,“竹色萧萧间岭松”则具体展现了这美景的细节,竹叶摇曳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
照路野花然似火,出山流水活于龙。
注释:“照路野花”指的是路边的野花,它们仿佛燃烧着火焰;“出山流水”则形象地比喻了山泉水的奔流不息。
赏析: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路边的野花比作燃烧的火焰,将山泉比作活蹦乱跳的龙,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风棱时掣当风烛,云朵惊飘隔院钟。
注释:风吹过竹林时,竹叶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犹如蜡烛的摇曳;而云彩突然飘动,仿佛在远处的院子里传来了钟声。
赏析:诗人在这里巧妙地使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风和云都赋予了人的特质。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被比喻为蜡烛的摇曳,而云彩的飘动则被形容为在远处响起的钟声,这样的描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错认脱绵时序近,岂知寒序迫隆冬。
注释:由于季节的变化,人们往往容易混淆,误以为春天已经到来;却不知道寒冷的季节已经悄然逼近,即将来临。
赏析:最后两句诗,诗人再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错认脱绵时序近”,诗人指出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错过了季节的更替;而“岂知寒序迫隆冬”则直接揭示了时间的冷酷无情,让人感到一丝凉意。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