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注释】 自十五六日雨至此十馀日不止春事将阑感而有作 其二:从十七、十八开始下起大雨,到现在已经十多天了,春天的农活将要结束。因感伤而写的一首诗。 居然:竟然 天风静扫关:天气晴朗,风平地静,扫过关口。 残春怀远道:残春时节怀念遥远的家乡。 斜月逗前山:斜月映照着前面的群山。 孤云上:孤零零地飘浮在天空。 魂随独鹘还:随着孤独的飞鹰回到了故乡。鹘是猛禽,这里指鹰。 邻翁纵相约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 “夜坐”:在夜晚读书。 注释:“好书”:好的文章或著作。“围”:环绕。“四面”:四面八方。“复屋”:两层的房屋。“三层”:指书的层面很多,层层叠叠,犹如复屋。“花气”“云光”:指书中散发的花木香气和飘忽的云雾般的光亮。“下帷”:拉开窗帘。“拥被”:盖着被子。“乍”:忽然
【解析】 本篇是一首山水小诗。作者在诗中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江边夜宿、山间行吟的图画,展现了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情怀。全诗意境开阔,风格清新,富有韵味。 “携于生渊夜半剪江至焦山”,首句交代了此行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深夜,乘船来到焦山。 “百尺惊涛内,呼舟半晚过”,“百尺惊涛”是诗人夜半来到焦山时所见之景。“惊涛”即惊浪,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全诗紧扣着“睡迟”二字展开,首联写大风雨夜的所见,颔联写风雨夜中屋瓦飞动,惊心动魄的景象,颈联描写风雨之夜的情景,尾联以反问作结,抒发诗人对高居独寝的不满和对黎明钟声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二十四日天公发怒,大雨滂沱,屋檐瓦片全部被掀翻至四更才睡下。四周的山峰都被笼罩在雨幕之中,云气代替了群山。不时传来雷鸣,仿佛有巨龙在山谷间翻滚
【注释】 诣:到、往。 鉴上人:僧人名,即鉴真。 帆樯:船帆和船桅,指船上。 户牖:门窗。 岸:陆地。 穿地:从地面穿过。 渡江,过长江,比喻到达目的地或进入新境界。 舫屋:船上的屋子。 东西接:东西两岸相接。 楼𦨣:高高的楼房。 楚蜀:古地名,今属湖北。 赞公招手处:指鉴真在天中塔上招手示意的地方。 【译文】 不信帆樯上面,居然门户敞开。 怀疑陆地从水中穿过,山想渡过长江而来。 船屋东西相连
【注释】 初七:指农历正月初七。郑氏:指郑思肖。郑思肖(1241-1308),字所南,宁德县郑宅人。南宋末年抗元义士,元朝时隐居不出。 园亭:园林中的亭子。看:观赏。勺药:即芍药,古人称“牡丹”为“国色天香”。 百草雨中香:《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楚辞·九辩》:“芳菲菲其弥章,叶湢湢而反常。乱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地僻留春气
【注释】只惜:惋惜。花千片:形容花朵繁多。雨脚:指春雨的细密。孤客梦:孤单漂泊的人梦见自己回到家乡。楼上一灯微:点上灯,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春寒:春夜寒冷。孰寄衣:谁把衣服寄给我?入帘燕:飞进帘子的燕子。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春夜独宿时所作。诗题一作《春夜》,但与题意相合者当为《春夜书怀》。“只惜”“都随”两句,诗人感叹春天将过,百花凋零,唯有落英纷飞,而春光却已逝去
【注释】 天半浮云过:半空中的浮云飘过。 山头暗一重:山峰在云雾中显得模糊不清。 早凉开北牖:早晨的凉爽使北窗洞敞开着。 微雨入前峰:小雨滴落在前面的山顶上。 已度三层涧,全迷万壑松:已经穿过了三层的山涧,但万壑中的松树林都变得模糊不清。 冥蒙看飞鸟,归树尚从容:在朦胧之中看着飞鸟,归巢的树木还显得从容自如。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首二句写景,描写诗人经过山间景色时所看到的云彩和山峰
诗句释义 1 直为朝廷计,尤须惜此人。 - 直为朝廷计:直接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考虑。 - 尤需珍惜此人:更应该珍惜这个人。 关键词:朝廷、计、惜 2. 义堪风有位,官仅词臣。 - 义堪风有位:他的行为和品质堪比古代的贤人,有道德风范。 - 官仅词臣:他的官职只是一名词臣,即文学官员。 关键词:风、位、官、词臣 3. 嫉俗眉常敛,忧时意独真。 - 嫉俗眉常敛:对世俗的不满和厌恶经常通过皱眉来表现。
十四日夜晚,我起床开始写诗。到了三更之后,我的吟堂里十分安静,没有一点嘈杂声音。 夜云时作态,春月亦能华。 在夜里,云彩不时地变幻着形状;春天的月光也能像华丽的东西一样照耀大地。 蝶梦穿书幌,虫声落画叉。 蝴蝶在梦中穿过书橱的帷幕,虫子的声音落在绘画的叉口上。 空明一湾水,似不隔窗纱。 空旷明亮的一条河流就像隔着窗户上的纱一样。 这首诗的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