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纨纨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终日重帘垂不卷。庭院萧条,已是秋光半。一片闲愁难自遣。空怜镜里容华换。 寂寞香残屏半掩。脉脉无端,往事思量遍。正是消魂肠欲断。数声新雁南楼晚。 注释: - 尽日:整天 - 重帘:两层帘子 - 不卷:一直拉下来 - 庭院萧条:庭院荒凉、冷清 - 秋光半:秋天的光线只有一半 - 闲愁:无聊的忧愁 - 空怜镜里:徒然地怜爱自己 - 容华换:容颜改变 - 寂寞香残:香气已经消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诗歌的表现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 “踏莎行”是词牌名,此词为“中调”。“秋海棠”是词的标题。词题为“秋海棠”,全词写秋日海棠的姿色与神韵。上片描写海棠在初秋时节,花容艳丽,含苞待放;下片写海棠盛开时,酒后娇羞,泪眼盈盈,似欲泣诉西风,又恐月寒梦断,令人怜惜不已。 【答案】
踏莎行 粉絮吹绵,红英飘绮。 又看一度春归矣。 子规啼破梦初醒,凭栏目断伤千里。 尘世堪嗟,流光难倚。 浮生冉冉知何似。 旧游回首总休题,断肠只有愁如此。 注释: - 粉絮吹绵:形容细碎的白色柳絮随风飘扬的景象。 - 红英飘绮:指的是红色的花朵(通常指梅花)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 又看一度春归矣:表示春天又一次过去了。 - 子规啼破梦初醒:子规鸟的叫声把人从梦中唤醒
玉楼春 立秋 微云日暮庭花紫。 一叶飘轻淡罗绮。 扇惊长信泣佳人,山冷苍梧悲帝子。 楼前莫问相思字。 深院萤飞照砧杵。 西风燕去几时归,秋梦芙蓉江上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微云日暮庭花紫”,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微云缭绕,夕阳西下,庭院中的花儿在微风中摇曳,呈现出紫色。这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秋日景象。
这首诗名为《暮春》,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诗句解读: 1. 花落闲庭,春归小院:春天的花朵在庭院中落下,春天的气息回到了小院。 2. 沉沉嫩绿莺初啭:春天的嫩绿色调中,黄莺开始鸣叫。 3. 昼长人尽掩重门:因为白天时间较长,所以人们纷纷关闭了大门。 4. 楞严读罢花阴转:读了楞严经后,花园里的树木影子开始转动。 5. 清思幽然,尘情尽遣:心情变得清新而幽静,所有的世俗之情都消散了。 6.
【注释】 ①三字令:曲牌名。属中吕调,九句四平韵。 ②香扑:即“香囊”。 ③镜:指梳妆台前的镜子。这里借代美人的容貌。 ④蟾(chán):指月亮。蟾蜍,俗称癞蛤蟆,形似兔而大,有背脊,背面黑色,腹面白色,有斑点。古人以为蟾蜍能吸月中的精华,所以常用来比喻美貌。 ⑤婵娟:形容女子体态美好。 ⑥红袖里:指美女的袖子。古代妇女多穿长袖衣服,袖子里常绣着花朵或图案。 ⑦绿窗前:指美女的窗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 “樽前香焰消红烛”是首句,写离别之时,红烛已经燃烧到尽头,香焰也渐渐消失,这是对环境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悲凉的氛围,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2) “可怜今夜伤心曲”意思是“可惜今夜的曲子令人悲伤”,这一句是对离别之情的抒发。这里的“伤心曲”可以理解为离别的歌曲、乐曲,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因离别而感到的伤心、伤感等情感。 (3)
《菩萨蛮·秋思》是北宋词人秦观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意境凄清,情调感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蒹葭(jiān jiā)一望连天碧:蒹葭是一种水边植物,此处借指故乡的水边。 蘼芜(mí wú)消尽伤心色:蘼芜也是一种水边植物,此处借指故乡。 孤雁(gū yàn)正横空:一只孤独的雁在天空中飞翔。 夕阳更又红:夕阳的颜色更加鲜艳。 烟波多少事:烟波浩渺
菩萨蛮 【注释】: 凭君莫问烟霞路。悠悠总是无心处。人世自颠狂。空惊日月忙。 萋萋阶下草。日日阶前绕。切莫系闲愁。闲愁无尽头。 赏析: 《菩萨蛮·凭君莫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作品。这首词以女子口吻,借咏叹闺中孤独寂寞,抒发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后流落异乡的孤苦心情和悲凉遭遇。 上片“凭君莫问”三句写女子对丈夫的劝解。她劝他不要提起那些令人伤神的往事和离乱之苦。因为自己已无心再顾及这些
诗句如下: 迟迟暝色笼庭远。小窗静掩香犹暖。 译文如下: 天色渐晚,暮色逐渐笼罩着庭院,远处的景色被朦胧的夜色所覆盖。在这安静的小屋里,窗户被轻轻关闭,一缕香气仍温暖如初。 晓风竹萧萧,恍如秋夜。 注释:清晨的风穿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秋天的夜晚。 赏析: 通过描述清晨的风和竹林的声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清晨的风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