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
【注释】 ①不慕轩裳:不愿做官。 ②浮云:喻富贵荣华。 ③竹沟引水:指竹沟溪。 ④石甃:石头砌的井壁。 ⑤縠纹:指水中波纹。 ⑥了不闻:不再听到(贬官之事)。 ⑦黜陟(chùzhì):指升迁与降职。 ⑧枕流漱石:指隐居山水,清静无事。 【赏析】 此诗是杜甫对好友厉安行在湖山间建造小庵而作。首联点明友人志趣,次联写友人居处之幽美,颔联写友人居处之奇巧,颈联写友人居处之雅致,末联写友人居处之超脱
诗句释义: 百岁光阴日半斜,因缘已透更何嗟。 饱参禅窟传心印,一见桃溪悟落花。 了得顿门方自在,修持径路断无差。 世人学道徒勤苦,终日蒸炊只是沙。 译文: 百岁的光阴只有一半,已经看透世间的因缘,还有什么可嗟叹的呢? 在参禅的地方学习到了心灵的印记,看到桃花溪边的落花后,我领悟到了真理。 达到了顿悟的境界才能自由自在,修行的道路没有错误。 但是世人学习道法都是徒劳的,整天忙于劳作却如同在沙子上。
次曾敦史会秀野诗韵 握手相逢醉别筵,兴酣真是饮中仙。 一枰聊欲观成败,三盏何劳辨圣贤。 老去不传巫峡梦,夜来频咽玉池泉。 鉴湖自昔多清赏,结约芒鞋上钓船。 注释: 1. 握手相逢醉别筵,兴酣真是饮中仙:握手相逢,即表示友好的告别,酒宴上欢聚一堂,畅饮美酒,兴致高昂,仿佛是饮酒中的神仙。 2. 一枰聊欲观成败,三盏何劳辨圣贤:棋盘上的胜负,如同人生中的成败;酒桌上的酒杯,如同生活中的智慧和愚昧
【注释】 1. 烛底:指烛光下。黄花:菊花。独醒:独自清醒,这里形容诗人孤独寂寞的境况。 2. 小窗:窗户很窄。寒月:清冷的月光。半栊明:半遮半掩着。栊,窗户。 3. 满添:点燃。宿火:隔夜的火堆。留香雾:使香气飘散。 4. 重理:重新整理。残杯:喝剩的酒杯。渍落英:酒滴在花瓣上。 5. 老骥:比喻有才能的人。自能:自然能够。寻旧枥:寻找过去休息的地方。 6. 偏师:一支偏师。暂喜:暂时喜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性很强,结合诗歌的内容,从手法、语言、情感等角度分析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并分析诗歌的情感。“未容春色到园林,寂寞莺花困久阴”写春景之冷落;“积潦坏墙低易补,晓寒侵被破难禁”写雨后之景象。“门闲剩欲偿诗债,裘敝犹堪当酒金”写自己与友人酬唱的情意。“昨夜东风扫群翳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及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然后要了解诗的注释,知道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最后根据注释中的内容和重点词句的含义来赏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不要只答关键词语而忽略对全句的解说,也不要只答出诗句的表面意义,而不结合具体诗句作深入的分析。 “甲寅仲秋水涨”一句是写自己因洪水涨起而被迫离开故居
【注释】 喜晴:喜悦的天气。西风一夜卷层波,并落人声喜气多。巨浸涨天吞梦泽,空庭积水湛星河。光摇万瓦疑浮动,翠飐群山巧琢磨。从此江湖更清旷,肯将轩冕换渔蓑。 【赏析】 《喜晴》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前四句写晴景,后四句抒豪情。 首句“西风一夜卷层波”描写的是秋日的晴景,作者用“卷层波”来形象表现西风的力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解析】 “首扣阍”中的“首”是第一的意思;“忠忱我愧西都向”中,西都指唐朝,这里暗指作者自己对唐王朝有忠心。“行谊君贤太学蕃”一句中,“太学”是指长安城北的国子监,唐代的国子监相当于今天的大学,“蕃”是泛指,指地方官员、州长或县令。“英风义概几成俗,涵养都由圣主恩”一句的意思是:高尚的节操与正义气慨在社会上已逐渐被接受和崇尚了,这都是圣明君主德政的结果。这几句诗主要描写了池元坚的为人
赠池元坚 常丞若问老庸斋,屋借湖光一镜开。 执卷多应鹄袍至,载醪无复绣衣来。 渔樵剩喜皆予伍,鸥鹭相忘不我猜。 翰长邻居清健甚,时时赓唱亦奇哉。 注释: - 常丞若问老庸斋: 常丞,即张说,是唐玄宗时的宰相;若问,就是询问; - 屋借湖光一镜开: 借用湖水的光泽让房屋像镜子一样明亮; - 执卷多应鹄袍至, 载醪无复绣衣来: 拿着书卷的人很多,穿着官服的人来了(这里指官员); - 渔樵剩喜皆予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长庆寺白桃花》。下面是每句的释义和赏析: 1. 似与江梅欲抗衡,空庭初见数枝横。 注释:仿佛想要与江边的梅花一争高下,在空旷的庭院中首次看到有几枝白桃花横斜而出。 赏析:首句点明了白桃花的洁白和江梅的艳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描绘了白桃花初露头角的清新景象。 2. 素肌临水琼琚冷,落叶沾苔絮雪轻。 注释:白色的花瓣如同临水的珍珠般透明清凉,叶子上的雨水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