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五十六字。 诗句释义: 1. 盗火阿兰若,一燎无馀屋:偷取了阿兰若寺的经书,一烧就没有了。 2. 独此龙宫书,入火变为玉:只有这龙宫的书籍,入火后化为玉石。 3. 琤然断甓中,幖帙犹可目:清脆的声音在破碎的砖石中,卷轴还可以看得见。 4. 众谓有哲匠,秘愿发心腹:大家都说有一位贤明的工匠,秘密地想要挖掘出他的内心。 5. 提斧入昆山,雕镌作奇福:提着斧头进山
注释: 送林懿成解兵掾。 公喻如龙媒,秋游身有神。 暂此地上行,气压凡马群。 我喻如麋鹿,野性不受驯。 逼迫到城市,迩迩常畏人。 自知两相悬,无以追后尘。 故其拜典谒,旷废不及频。 时于清夜梦,论议容相亲。 公今瓜过期,行色催车轮。 穷达稍异趣,细欢复何辰。 悔不忘鄙陋,日为门下宾。 周旋奉诲语,药此伤败身。 追念已无及,扳缘宁有因。 但能侧两耳,听公登要津。 上固知倪宽,俗吏徒云云。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王倅的人在生辰时的场景。首先,“日驭驾轮入东尾,望后黑月将浃旬”描绘了太阳进入东方的尾巴,月亮即将满月。接着,“惟时十月二十四,积庆高门生异人”提到了这个日期是十月二十四日,是一个吉祥的日子。然后,“霏霏霜华剪寒梢,天地严肃无妖氛”描述了雪花飘落的情景,天空和大地都显得严肃而庄重。接下来,“秘藏和气付贤者,粹然不受世俗尘”表达了对这位贤者的敬意,他能够纯净地不受世俗的污染
潘叔愚诗有“归家更读万卷书”的语义,荣司谏认为他的说法不切中要害,于是作诗以警醒他,但序中却有“终日谈禅”之语。郑子听了后觉得好笑,并且认为不必读书就可以谈论禅宗,那么谈禅也没有必要了。于是又作一首和韵诗呈给司谏公。 弟见兄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哥哥知道纸上的道理是不真实的,所以为弟弟讲述禅宗说教枯槁。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大是痴,口祗谈禅痴不少。 冥冥道妙不容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简潘义荣的《送李公序》。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和赏析。 1. 高槐记得绿阴垂,见公承诏趋丹墀。 【注释】:高高的槐树还记得绿荫垂吊,您刚刚接诏入朝,就急匆匆地登上了朝廷的台阶。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官员接诏入朝的情景,高槐代表着旧日的恩宠与回忆,丹墀则是皇帝御前的金阶,象征着权力与威严。通过“急”字,表现出李公接到诏书后匆忙上朝的心情。 2. 今兹疏梅弄香粉
【注释】江:指长江。蔼蔼:形容人容貌美好,气度宽和。因漂似木偶:像木头一样漂浮。相向:彼此面对。穷达:通“穷困”和“显贵”。异趣:不同的兴趣或志向。雅故:高雅的交情。暨:及,至;门墙:借指门第、家世。公喜不可状:公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凛然:庄重的样子。开怀:敞开胸怀,意气风发。衔恩:感激别人的恩情。心愈谅:内心更加理解、体谅对方。岁暮: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江湖:泛指江河湖泊。波浪:指波涛险恶
诗句释义: 1. 藜羹饭脱粟,穷达未须计。 - 藜羹(一种用藜草熬制的粥) - 饭脱粟(简单的粮食) - 穷达(指贫与富,富贵) - 未须计(不需要计较) 2. 日中困炎曦,到枕即昏睡。 - 日中(中午) - 炎曦(阳光炽烈) - 到枕即昏睡(一觉到天亮) 3. 营营百为扰,合眼尽遗弃。 - 营营(忙碌,纷乱) - 百为扰(许多事情干扰) - 合眼尽遗弃(闭上眼就什么都不想) 4.
诗句释义与译文: 巨济弟的书梦见我,请求为我写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古云为引,抒发了他对生死、富贵和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描述了他如何将梦境转化为现实,以及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经历。 注释: 1. 稽首叩微妙(稽首叩:恭敬地行礼)。 2. 下笔书符若风雨(下笔:写作;书符:写下文字;若:好像;风雨:比喻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3. 又复沃之琼丘泉(又:再次;沃:浇灌;琼丘泉:比喻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临刈旱苗 我怀高卧心,而为贫所迫。 挽我赴尘贱,动与幽趣隔。 硗田能几何,旱穗正容摘。 岂便得收敛,半属租种客。 分争既不贤,烈日仍暴炙。 劳生可羞叹,皆为糠籺窄。 使得二顷肥,凶年不相厄。 岂复论锱铢,驱驰在阡陌。 自当杜衡门,清坐对书册。 馀粟酿醇醪,笑似双鬓白。 译文: 我怀揣着隐居的愿望,却被贫穷逼迫不得不出门劳作。 拉我去田间劳作,这让我无法保持内心的宁静和闲适。
夏木垂嘉阴,中夜微雨集。 夏至时树木茂盛,夜间细雨纷纷降临。 晨兴涉西园,爽气衣外入。 清晨起床漫步在西园,凉爽的气息从外面渗入肌肤。 侧身过幽林,叶上见馀湿。 侧身穿过幽深的树林,可以看到树叶上有残留的雨水。 菰蒲暗池塘,有鹭如玉立。 菰草和蒲类植物生长在阴暗的池塘里,一群白鹭如同玉石般站立。 乐哉吾此居,时平足堪葺。 我住在这里,国家安定是修缮房子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