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一斛珠其三 有寄 - 注释: - 平塘玉立:比喻女子如平塘中挺立的玉石,美丽而高洁。 - 薄罗飞起层层碧:薄罗(轻薄丝织品)飘动,形成层层叠叠的碧绿色彩。 - 人心不似花心密:比喻人的心思不如花儿般细腻、紧密。 - 待要相逢,未必相逢得:想要相遇,却不一定能够真正相逢。 - 袜尘不动何曾湿:即使行走匆忙,鞋子上的尘土也未曾沾染到脚上。 - 芙蓉桥上曾相识:在芙蓉桥上曾经与某人相识。 -
一斛珠 其二 桃园赏雪 寒江凝碧。 是谁剪作梨花出。 花心犹带江痕湿。 轻注香腮,却是桃花色。 飞来飞去何曾密。 疏疏全似新相识。 横吹小弄梅花笛。 看你飘零,不似江南客。 释义: 寒江凝碧。这是一幅冬日寒冷的江面景色,江面显得格外静谧。 是谁剪作梨花出。这里的“梨花”指的是雪花,诗人在冬天看到飘落的雪花,不禁想到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 花心犹带江痕湿。雪花落在梨花上,仿佛是江面上的痕迹
【诗句解释】 1. 风流太守:指太守有文雅的气质和风采。 2. 未春先试回春手:春天还没到来,他就用他的魅力让春天重新回到人间。 3. 天寒修竹斜阳后:冬天的寒冷天气中,斜阳下的修竹显得格外醒目。 4. 翠袖中间:在翠绿色袖子之间。 5. 忽有人红袖:突然有红袖出现。 6. 天香国色浓如酒:形容海棠的香气浓烈,像酒一样。 7. 且教青女休僝僽:暂且不让青女的容貌受损。 8. 梅花元是群花首
诗句释义: 1.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这句诗描述的是洛阳城在春天的晚上,柳树垂落着枝条,遮掩了半边的红楼,小池塘中的水面轻轻荡漾,像篆刻一样清晰。在烛光和花朵的映衬下,我曾经陶醉于离别的歌曲宴会中。 2.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 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风流云雨般短暂的恋情的哀愁和遗憾。尽管有距离和障碍(关山),但情感是无尽的。 3.待君重见寻芳伴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以“才难如斯,一门生许奇男子,长公更是惺惺底”来赞美东叔兄的才高八斗,其才华和品德堪称一流;“千百年间,一寸心为纸”,则赞颂东叔兄的人格与精神是高尚的,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值得世人效法的典范。后两句则是说东叔兄虽在诗书中有很深的造诣,但更在于他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和对世间百态的洞察。 【答案】 (1) 才难如此:才能难以得到施展,就像一粒明珠一样,被埋没在泥土之中了。
【注释】 汉谕堂:唐玄宗为太子时,曾于大明宫含元殿西厢房设宴,与诸王、公主宴饮。开元二十四年(736)正月,玄宗命李隆基在长安大明宫之含元殿举行盛大的宴会,以庆贺太子李亨即皇帝位,史称“受禅”。 寿:祝寿,祝福长寿。 九十娘娘:唐玄宗自称“太上皇”,自谦年高九十,故曰“九十娘娘” 五朝客:指玄宗即位前,曾在东宫(太子所居之地)和王府任客卿。 馀沥:酒剩下来的残液。 赏析:
相看半百。劳生等是乾坤客。功成一笑惊头白。 惟有榴花,相对似颜色。 蓬莱水浅何曾隔。也应待得蟠桃摘。 我歌欲和君须拍。风月年年,常恨酒杯窄。 诗句解读与译文: 相看半百。劳生等是乾坤客。功成一笑惊头白。 “相看半百”描绘了人物已至中年,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阶段感。而“劳生等是乾坤客”,则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历程的感慨,认为在宇宙间我们都是过客,这种观点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诗句如下: 红蕖漾月。薰风特地生梧叶。 译文如下: 在月光的照射下,红色的莲花轻轻摇曳,微风拂过,轻轻吹动了梧桐树叶。一年中的这个夜晚,我们将与往日的美好告别。远处隐约传来笙和鸾鸟的声音,不知何处还有炎热的气息。 赏析如下: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活动,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红蕖漾月”形容夜色中的美丽荷花,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注释】 1. 一斛珠:一种古代的酒器,形状像一斛(容量为一斗)一样。 2. 今朝祖宴:指今天举行的家族宴会。 3. 可怜明夜孤灯馆:明天夜晚将独自在昏暗的灯火中度过。 4. 酒醒明月空床满:醒来时发现月光洒满了空空的房间。 5. 翠被重重:用厚厚的绿绸被子盖着。 6. 香肌暖:肌肤因酒醉而显得温暖。 7. 愁肠恰似沉香篆:愁肠仿佛被一根沉香篆所围绕,难以解开。 8. 千回万转萦还断:心情复杂
【注释】 1. 伤离恨别:离别的痛苦。 2. 愁肠又似丁香结:忧愁缠绕,如丁香花的花朵一样紧密相连。 3. 应:应该,应当。 4. 烟水连天:形容景色迷蒙,如烟雾弥漫,河水与天空相接。 5. 何处认红叶:不知何处可以辨认出秋天的红叶。 6. 残更数尽银缸灭:夜深人静,灯火阑珊。 7. 边城画角声呜咽:边疆的城楼上传来凄凉的号角声。 8. 罗衾泪滴相思血:泪水滴落在罗帐上就像鲜血一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