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该诗运用了哪些手法,如何炼词等。 1. 浮山千万仞(浮山:山峰。千万仞:形容其高。) 注释
【注释】 1、云松:指松树,松树多生于山野间。 2、朝葵暮藿(huò):比喻侍奉君主。 3、君不厌:指君主对臣下不嫌弃。 4、君不辞:指君主对臣下不推辞。 5、白云黄叶秋山路:白云黄叶是秋天的景色。 6、清溪照见君心素:清溪反映在君心上。 7、罗浮四百峰:罗浮山有四百余峰。 8、相期处:相期,相期许,期望的意思;相期处,意即相期许的地方。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
译文: 鲜艳的桃花李花在春天的山路上盛开, 西风吹来之后一夜之间就凋谢零落成泥。 难道不珍惜青春美好年华? 感叹啊秋天已至,一切都已衰老。 除非是松柏,谁能经受住岁月的折磨,依然保持青春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春末夏初桃李花开与秋末衰草零落的季节更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全篇以“杂兴”为题,既指其内容广泛,又暗指其风格多样,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注释: 清溪:清澈的溪流。 信灵境:像仙境一样。 九秋:农历九月,即深秋。 起发:开始流动。 澹潋(liàn liàn)织回风:水波荡漾,形成回旋的风。 疏林:稀疏的树林。 漏新月:月光从树林间漏下。 濯我缨:洗我的帽带。 凉石发:清凉的水石发出声响。 寄谢溪边人:感谢溪边的人们。 春明复来谒:春天再次来临,我要再来拜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季节溪流景象的诗。诗人以清溪为线索,描绘了溪水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的每一句话,理解其意思,把握其内涵。然后看题目要求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本诗共四句,第一句“西风吹残霞”,第二句“明月照水树”,第三句“时见湖中人,骑鱼撇波去” 第四句“月色映湖心,轻帆逐浪行”。 “西风吹残霞”,残霞指的是晚霞
【注释】 物外:指世外、出尘的友人。翩举:飘举,高翔。颜如玉:容颜如玉。云卧:指隐于云间。既:已经。岩栖:指隐居山岩。比屋:比肩而居。绿玉枝:比喻贤友之才。恒相逐:经常相互伴随。白石:形容清贫的生活。浮丘:传说中的仙人。《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奇者,立沤(一种水上游戏)于泽。”后因以“浮丘”为泛指神仙。慰空谷:安慰穷困。 【赏析】 这首诗写与朋友张桓孺的交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译出”“赏析”,然后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作答。 本题要求对“杂兴”进行翻译,然后分析其大意及艺术效果。“杂兴”即即兴之作。从内容上看,诗写的是草木之性——草木也有情,也有志向;草木也有节操——草木有节,不为霜雪所摧;草木也有品格——草本植物,不慕荣华,甘于淡泊
注释: 白莲池:在平地上开凿出像玉一样的井,芙蓉(莲花)盛开。 灼灼芙蓉吐:鲜艳的荷花盛开。 中有千岁龟:池塘中生活着千年的乌龟。 时吸花上露:时常吸取花朵上的露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白莲池美景的诗。诗人以平地开玉井、芙蓉盛放、乌龟饮水为画面,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白莲池景色。同时,诗人通过描绘乌龟的行为,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命循环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注释】 杂兴:即“杂诗”,一种自由创作的诗歌。凉风日夕至,吹我瑶石台。凉风日夕至,指秋风吹来,天气逐渐变冷。吹我瑶石台,指秋风吹拂着我的石头台子上的花草树木。 严霜被野草,嗷嗷清猿哀。严霜被野草,指寒霜覆盖着野草,使它们枯萎。嗷嗷清猿哀,指悲鸣的猿猴在哀伤地叫着。 俯视见流光,忽然动中怀。俯视见流光,指从高处往下看,看见流水中的光影。忽然动中怀,指忽然之间触动了内心。 寂寞天华宫,岂无歌舞来
杂兴 徘徊衡门下,独处无与邻。登高望故原,倏已秋非春。 萧艾被崇冈,兰玉蔽荆榛。岂不怀君子,欲往道无因。 天运既如此,已矣勿复陈。 注释:在衡门之下徘徊,孤独一人,没有可与之为伴的人。登上高处眺望故乡的原野,发现秋天已经到来,不再是春天了。萧、艾等草木覆盖着山冈,兰、玉之类的花草遮蔽着荆丛、荆棘。难道不想念君子吗?想要追随而去却找不到途径。天命的运转就是这样,算了吧不要再说什么了。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