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何阴阴,中有千章木。
山风日夕吹,霜条森似玉。
苦节谅不移,肯受膏雨沐。
百卉在沃壤,芬芳徒过目。
志士处忧患,焉知不为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译出”“赏析”,然后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作答。
本题要求对“杂兴”进行翻译,然后分析其大意及艺术效果。“杂兴”即即兴之作。从内容上看,诗写的是草木之性——草木也有情,也有志向;草木也有节操——草木有节,不为霜雪所摧;草木也有品格——草本植物,不慕荣华,甘于淡泊;草木也有气节——草木也有傲骨,决不媚俗。这些自然物象,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答案】
译文:石洞阴暗幽深,中有千株树木。山风吹过,霜打枝头,枝条似玉般洁白。坚韧的节操是不会改变的,怎肯受那膏润雨露而沐浴?花草都在沃土中生长,芬芳却只能让人遥望。有志之士身处忧患之中,又怎能不知道这是福气呢?
注释:①杂兴:即兴之作,多写景抒情。②阴阴:昏暗的样子。③千章木:指许多树木。④风日夕吹:指傍晚时山风。⑤森似玉:形容树枝像玉石一样晶莹洁白。⑥苦节:坚贞的节操。⑦膏雨沐:滋润的雨露使草木得以沐浴。⑧百卉:各种花草。⑨沃壤:肥沃的土地。⑩焉知不为福:怎么知道这不是一种福分呢?
赏析:
此诗以咏物起兴,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草木的赞美之情。全诗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表现诗人的高尚情操。
前四句先描绘石洞中树木的形态,再写它们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袭,最后写它们的傲骨铮铮。
中间四句写草木的品格。首句说草木有坚韧的节操,不会因霜雪而动摇;二句说草木有不畏风雨的豪气;三句说草木有清高脱俗的气度;末句说草木有傲视世俗的气概。
后四句借草木喻君子,赞颂了那些坚守节操、不慕荣华的君子,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