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注释: 仲冬时节,风物肃静,阴云密布。 飞梦时时绕故林,梦中时时萦绕着旧时树林。 遂使烟霞归吏隐,翻令山水负幽寻。 于是让烟霞回到了官吏隐居的地方,使得山水辜负了幽深的寻觅。 同瞻石室浮云近,西望漓江去路深。 一同瞻望着石室,云彩近在咫尺;向西望去漓江,去路又远又深。 临发因声更相谢,天涯珍重故人心。 临行之际,因歌声而相互感谢,天涯珍重,怀念着老朋友的心情。 赏析:
韩宾仲专壑山房分得春字 丹丘清寂与谁邻,云半三峰入望新。 访道未逢餐玉客,寻仙先问住山人。 烟深古木常飞雨,秋老岩花未变春。 为报罗浮泉石侣,暂留非是恋红尘。 译文: 丹丘的清静寂静和谁相伴?白云半遮三座山峰,映入眼帘景色如画。探访道观却未见吃玉食的道士,寻找仙人却先询问隐居山林的隐士。烟雾缭绕中古木常有细雨飘落,秋天已深山中的花朵依然不凋谢如同春天。我特来向你们报告
【诗句释义】 1. 罗浮山中四首: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首。 2. 珠宫琳阙结为邻:珍珠般的宫殿和玉石般的楼阁相互依偎着。 3. 长日云林学采真:整天在云雾缭绕的山林里学习修炼。 4. 丹灶半沉惟有碣:丹灶已经快要沉入地下只有那块石碑还在。 5. 桃源虽在却迷津:桃花源虽然存在但却迷失了通往那里的路。 6. 梅花开处空劳梦:当梅花盛开的时候却只能在梦中欣赏。 7. 蝴蝶飞来不着身
【注】凤笙:指凤笙乐队。仙源:神话中的神仙所居之地,这里代指隐逸之所。藜杖:一种用藜叶制成的手杖。荷衣:即荷叶衣,泛指仙人的衣裳。 译文:我曾在隔溪听见了凤笙乐队演奏的音乐,如今仙源的路已经分岔了。刚刚移过花下的月色,还带着洞中飘来的云彩。探查秘馆留下的文献足以让人超脱世俗,佩戴的灵符可以赠送给朋友。我笑自己的尘缘未消而无法得到,却让猿鹤抱怨自己被离群。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布叶分条不属春,水边林下暗相亲。 花神未必齐空色,香国何因见幻身。 紫陌昼游遥簇马,玉墀宵卧冷侵茵。 隔墙莫放东风入,动误西厢待月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花的形态和香气,来表达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首句“布叶分条不属春”,描绘了一片片树叶交错排列,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并不属于春天,而是属于那些被遗忘在角落的花朵
诗句输出: 铃铎无声月在途,背人偷下碧纱㡡。 译文输出: 夜色朦胧中,铃铎的响声悄然消逝,月亮在道路上独自行走,我悄悄地从背后摘下了那件碧绿色的轻纱长裙。 注释解析: - 铃铎无声:指夜晚的安静,暗示着某种神秘或秘密的行动。 - 月在途:月光照亮了道路,增加了行动的隐蔽性。 - 背人偷下:形容动作隐秘,没有引起旁人注意。 - 碧纱㡡:一种轻薄而美丽的女子服饰,常被用于表达女性的柔美与诱惑
送方士昭还漳州 津亭横笛促归槎,一片蒲帆带暮霞。 江上疏钟生远寺,天边寒树接平沙。 蒹葭雁下人初别,杨柳莺啼客到家。 闻道清漳烟水阔,相思何处寄梅花。 注释:津亭:渡口或码头。横笛:横吹的笛子。促归槎(chá):催促船返回。一片蒲帆:指一叶小舟。暮霞:傍晚的晚云。疏钟: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蒹葭:即芦苇,一种植物。雁:大雁。初别:初次离别。杨柳:柳树。莺啼:黄莺鸣叫。家:回家。清漳:地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题“送潘子上兼寄其伯氏”中,“送潘子上”即送潘君赴任上,而“兼寄其伯氏”则指同时写给其兄长的信件。全诗表达了对潘君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下面是诗句及对应的译文: 三城杨柳带愁生, 归客临江问去程。 芳草不堪随作别, 青山无那送将行。 津楼过雨闻归雁, 水树迎春唤早莺。 为问君家康乐道, 西堂频夜若为情。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丹台寂历锁青氛,几处花蹊起鹤群。 - 注释: 丹台,通常指道教的修炼场所,此处可能指一个修行之地。锁青氛,意指将周围的青色气体封锁,形容环境清幽或气氛肃穆。几处,表示有几处地方,花蹊起鹤群,描绘了几只仙鹤在花间飞舞的画面。 - 译文: 丹台(道观)周围静谧而神秘,仿佛用青色的烟雾封锁,数个地点(可能是不同的修炼场所)上,有几只仙鹤在花丛中飞舞。 2. 访道偶逢香案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