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杨柳带愁生,归客临江问去程。
芳草不堪随作别,青山无那送将行。
津楼过雨闻归雁,水树迎春唤早莺。
为问君家康乐道,西堂频夜若为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题“送潘子上兼寄其伯氏”中,“送潘子上”即送潘君赴任上,而“兼寄其伯氏”则指同时写给其兄长的信件。全诗表达了对潘君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下面是诗句及对应的译文:
三城杨柳带愁生,
归客临江问去程。
芳草不堪随作别,
青山无那送将行。
津楼过雨闻归雁,
水树迎春唤早莺。
为问君家康乐道,
西堂频夜若为情。
注释与赏析:
1. 三城杨柳带愁生
- 注释:“三城”,这里指洛阳城。洛阳古称“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古代以“三城”指洛阳,因为洛阳有三座城门,故名。杨柳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之情,因为杨柳易生易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这里的“愁生”可能意味着因离别而生的忧愁或悲伤。
- 赏析:诗人用“三城杨柳”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景象。杨柳的垂柳姿态和春天的到来,都暗示着一种即将到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伴随着离别的忧伤与不确定性。
2. 归客临江问去程
- 注释:“归客”,指远行归来的人。这里的“临江”,表明了潘君是在江边告别的。去程,指旅途的行程。诗人通过询问潘君的旅程,表达了对朋友即将启程的关切和鼓励。
- 赏析:诗人通过“临江问去程”的动作描写,传达了对潘君即将离开的不舍和关心。这个动作细节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3. 芳草不堪随作别,
青山无那送将行
- 注释:这句诗中的“芳草”,常用来比喻离别,因为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美好;“作别”,即分别的意思;“青山”,这里代指自然景观,可能是山峦或者是其他具有代表性的风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潘君离别的不舍以及对自然美景无法挽留的无奈。
- 赏析: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虽然“青山无那送将行”(青山也无法送你前行)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但也透露出自然界的壮美能够给人以安慰和力量。
4. 津楼过雨闻归雁,
水树迎春唤早莺
- 注释:津楼,指渡口或河边的楼房,用于过渡或休息的地方。这里指送别的地点。“过雨”说明时间是在下雨之后。归雁指的是北归的大雁,它们在秋天南飞,春天返回;而早莺则是指早出的黄莺。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风雨过后,大雁归来,春风吹拂,黄莺欢唱的画面。
- 赏析:通过“归雁”“早莺”的自然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赞美。雨水和春风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温暖、生机勃勃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5. 为问君家康乐道,
西堂频夜若为情
- 注释:“君家”,指的是对方家中;“康乐道”,可能是指在生活、艺术或其他方面的一种理想境界;“西堂”,指书房或客厅,也可能是特指一个地方。这里诗人询问潘君家中的具体情况,并提及晚上的某个地方(西堂),这可能表示诗人对潘君家的某些美好事物充满好奇。
-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潘君家的具体情况,表达了对友情深厚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同时,通过提到夜晚的“西堂”,诗人暗示了对潘君家中宁静、温馨环境的向往,也体现了对好友家风和情趣的赞赏。
总体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言辞表达,传递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重。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