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无量的宇宙间,我理解了其中的真理,这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我的理解。三千大千世界中,没有一样事物是我所不认识的。我的啼笑之声就是梵音,我的敲磕之音就是消息。我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运用摩诃般若的智慧,洞察万物。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一中解无量(第一句): 理解无量无边的宇宙。 - 三千大千众(第二句):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中用来描述宇宙的一种概念。 - 一个也不识(第三句)
【注释】 1. 颂古: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年间(742~756)时写的,当时他任左拾遗。 2. 禅和:禅宗僧人。 3. 指天:指着天空。形容佛祖的神通广大。 4. 玄:佛教用语,指玄妙、深奥。 5. 颠:颠倒,指天地颠倒、万物倒置。 6. 随声逐色:顺从世俗之音,迎合时俗之好。 7. 觌面:当面相见。全包:包容一切。 8. 没言:没有言语,无法说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1.自昧:指自己不明。灵光:佛家的语,指佛性。黑风:喻指邪道。转盲聋:比喻迷途者失却视听知觉。 2.希人会:希望人们能理解接受它。 3.药山紫玉:指佛教中的药山寺。意和同:佛教中所说的“法身”是无差别的,故言“意和同”。 【赏析】 这首咏物诗,写的是一块药石,但又不是普通的药石。作者以药石比喻僧人,说僧人虽然有悟性的机缘,但往往被世俗迷惑而无法开悟。诗人通过药石的比喻
注释: 临时舒卷事幽微,人天交集有谁知。 用无心非即离,一声雷震动须弥。 临时指暂时,舒卷事幽微是指事物处于变化之中,人天交集是指人与自然的交融。有谁知是指无人能够理解或知晓,因为这种变化是微妙而不易察觉的。非即离是指事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开或者分离,而是相互联系。一声雷震动须弥是指自然界的雷声震撼了整个宇宙或万物。 赏析: 这首诗以雷声为比喻,描述了世间万物的变化和自然现象的神奇
【注释】 颂古九十八首:是唐李商隐《樊川文集》中的作品。此诗为其中的一首,题下注明是“咏琴”。 和:指弹奏琴曲。 通方:指了解琴的制作工艺及原理。 瞒人:欺瞒别人。 真底:真实的底细。 丝:这里比喻琴上的装饰物,即弦。 隔:隔阂。 千灯一室明:喻指琴声美妙动听。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琴的外观特征,来表现它的内在品质。 首联“举得分明和得亲”,写琴的外表特征。这是指琴的表面光滑明亮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琴音为题材。诗人通过对琴声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琴声深沉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一音圆遍未尝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琴音如同圆月一样,圆满无缺,始终在不断地流转和变化。这体现了琴音的流畅性和连续性。 苦乐同资不得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琴音虽然美妙,但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
【注释】 ①“金刚”:指佛教的三昧耶。②“随机”:随缘,因势利导的意思。③“无尽颂”:佛教语,意即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要肯努力修行就能成佛。④“结实”:这里指结出果实。⑤“洛浦”:指洛水。相传洛河中有一颗大珠子,名叫“洛浦珠”。⑥“光烜赫”:形容光芒闪耀、耀眼。⑦“参禅”:禅宗的术语,指参悟佛法真谛。⑧“走杀”:意为跑得飞快。⑨“拶破”:用锐器扎穿或穿透的意思。⑩“面前”:这里指佛前。 【赏析】
迷悟是谁先起立,忘躯失命老婆心。 东西岂离摩耶腹,南北弥纶针不任。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宏大而深刻的画面。诗人用“迷悟”来指代那些为了理想或信仰而忘却自我、甚至不惜牺牲一切的人;他们如同被某种力量所引导,无法自主地做出选择。这种状态让人联想到了佛学中的“无明”,即由于对事物认识不清或执念深重而导致的迷失状态。 诗中“忘躯失命老婆心”的部分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迷悟的状态所带来的影响
``` 风舞岩松人不会, 释印肃() 的 《颂古九十八首·其四》: 不奈何,不奈何,一长三短大誵讹。当时不是江西老,一口横吞起碧波。 - 关键词注释: - 颂古九十八首·其四:这是一首宋代诗歌,由释印肃所作。 - 不奈何: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 一长三短:指事物有长也有短。 - 大誵讹:形容事情非常复杂。 - 江西老:此处可能是指某位在江西很有名望的老僧人,但具体是谁需要进一步查证。 -
这首诗的译文是:教导人们通过梦境去体验虚空,要显现出盲者参悟到的离合之境。 色即是空即表示色是空虚的;空空也是指色是空虚的。色与空并不两样,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 注释: 1. 颂古九十八首: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颂古九十八首》。 2. 要显盲参离相通:指通过梦境来体验虚空和离合之境。 3. 教人梦里撮虚空:指通过梦境来体验虚空。 4. 要显盲参离相通:指要显现出盲者参悟到的离合之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