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肃
诗句原文: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毛吞巨海深,一顿饱欣欣。 曹溪一滴水,犹尚带辛勤。 注释: -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这部分描述了一种超越言语表达的禅宗修行方式,强调了空与不执著的关系。这里的“金”可能指代金属或比喻为佛法中的刚强性质;“刚”代表坚持和力量;“随”则暗示顺应变化。整体而言,这一部分传达了一种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坚韧和灵活的态度。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智慧。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五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这里的“金刚”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坚固、不可摧毁的佛性或精神力量,而“随机无尽颂”则是指随缘而生、无尽的颂赞。这里的“其五”可能是指诗的第五部分,而“无断无灭分”则是指不生不灭的部分。 2.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这里的“无断无灭”指的是既不生也不灭,即永恒的状态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是宋代诗人释印肃的作品。下面将逐一解释诗句含义、翻译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境上绝追寻:描述在心境中超越对外界的执着和追求。 - 见境便生心:一旦看到某种现象,内心就会产生相应的感受或联想。 - 踢倒净瓶了:比喻打破常规思维,打破固有观念。 - 沩山创佛林:指禅宗祖师沩山创建了佛教丛林。 2. 译文: - 境上绝追寻,见境便生心。 - 踢倒净瓶了
这首诗的译文是:“驴叫和狗吠,都指向了第一义。头蒙不知道,却能包含天地。” 注释如下: - 金刚随机无尽颂: 这是《金刚经》的序言,描述了佛法的无尽与无为,以及佛性的显现。 - 第二十七: 这里的“第二十七”可能是对诗句的编号,但在这个上下文中没有明确的意义。 - 驴鸣并犬吠, 皆标第一义:驴鸣和狗吠都是动物的声音,它们虽然不同,但却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的概念——第一义。 - 幪头:
【注释】 金刚:指佛教中的金刚杵,象征着坚固不摧。随机无尽颂:指《金刚经》中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道理。第二十七:指《金刚经》第二十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断:没有断绝,即不生灭。无灭:没有消失,即不断。分:分别,区分。第二句:指出一切法本来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并没有固定的实体。无:没有,不。思体:思考的本体,指思维、观念。圆通:圆满通达。妙智:极高的智慧。音:语言,文字。 【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三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法身元具足,东君无私曲。 有木便开花,有笋便抽竹。 注释与译文 - 法身元具足:指佛性或本自具足的法身。 - 东君无私曲:比喻自然的法则是公正无私的,如同春天的到来不偏私于任何一方。 - 有木便开花,有笋便抽竹:描述了自然万物在合适条件下自然而然地生长和变化,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过程
诗句原文: 如来一念周,无尽意风流。 丰干骑老虎,沩山跨水牛。 翻译参考版本: As the Tathagata's awareness extends through all of existence, it is boundless and ever-flowing. Feng Gan rides a tiger with the grace of a great master, Wen
在深入解读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释印肃。释印肃是宋代的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释印肃的作品《金刚随机无尽颂·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佛教教义中“法身非相”的思想。 诗的第一句“临崖看浒眼,浒即是你眼。”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即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俯瞰着脚下的河水,而河流中的波涛正是他的眼睛。这里的“浒”指代河水
诗句原文: 特地一场愁,角声吹画楼。 不因勉道者,洎合一生休。 注释解释: - 特地一场愁:特别地,由于某种原因或心境而感到忧愁。 - 角声吹画楼:角声,古代战争中用角号发出的信号声,此处指夜晚的角号声,吹响时在装饰华丽的楼台上回荡,形容声音与环境相衬。 - 不因勉道者:不是因为努力修行的僧侣。勉,勉励,努力。道者,佛教术语,指修道的人。 - 洎合一生休:最终将会结束这一生的修行。洎,至;休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声求不可求,见迹不寻牛。 迹在牛还在,不求何自休。 注释: 1. 声求不可求:声音是无常的,无法寻求。声求不可求,意指声音是无法追求和控制的。 2. 见迹不寻牛:通过观察痕迹,不去寻找牛。见迹不寻牛,意指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而不去追求或寻找隐藏的本质或真相。 3. 迹在牛还在:痕迹仍然存在,但牛已经不在了。迹在牛还在,意指虽然事物的痕迹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