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江南曲四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储光羲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此诗描绘了江风和雨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瑟瑟江上风,密密山前雨。 风雨莫少停,留得郎舟住。 2. 诗歌翻译: 瑟瑟的江上风,密密的山前的雨。 风雨不要停歇,让我的小船在这里停留。 3. 诗歌注释: - 瑟瑟:形容风声细密而有节奏。 -
【释义】 这首诗描写的是采莲女和恋人的离别之苦。 【注释】 ①妾:古代妇女称自己为“妾”。 ②莲花比妾貌,妾貌花不如:用莲花比喻采莲女的美,而采莲女比不上荷花的美。 ③莲子比妾心,妾心应更苦:用莲子比喻采莲女的情意,而采莲女的心应该比莲子更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情诗,写的是一个采莲女和恋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诗人用莲花比喻采莲女的美,而采莲女比不上荷花的美;用莲子比喻采莲女的情意
绿窗春鸟声,思君泪如雨。 来时泪不收,却说思家苦。 注释: - 绿窗春鸟声:春天的窗户旁,鸟儿鸣叫的声音。 - 思君泪如雨:因为思念你而泪水如同下雨一般。 - 人来泪不收:虽然有人来到,但眼泪却停不下来。 - 却道思家苦:却只是说想家很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日里看到窗外的鸟儿鸣叫,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流泪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五绝,全诗写诗人与爱人离别的情景。“昔与汝相逢”是说过去与你相识相恋,“今与汝相别”是说现在你离去了我,“相逢万里云,相别千山雪”是说分别时万里的云和千山的雪。 【答案】 译文:以前与你相识相亲,今天却因你离我而去,在万里之外,只能看到飘飞的云朵;千山万水之间,只能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注释:相逢:相遇。相别:告别。万里云:指远隔万里之遥的游子
【注释】 山上的雪像梅花,山下的雪像雪花。 寂寞地对着空寂的山野,幽香和谁一起折下? 赏析: 这首小诗写于作者任永嘉县令(县令为县的最高长官)时(公元827年),当时作者正在永嘉任职。此诗以“梅”为题,实是咏叹自己宦途的艰辛。上二句以对比手法描绘了“山中雪”的景象,并暗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后两句写诗人在孤寂的环境中面对空山,与谁同饮这清冽的梅花之香呢?诗人没有直抒胸臆
【注释】 清夜曲:即《宿建德江》,李白作。清,清澈;濯缨,指洗涤帽子;散发,指解开束发的簪子;绿水,指代清澈的湖水;青松,指苍翠的古树。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建德江边所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四句,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首句“明月期故人”,写自己与友人相会于月色之下,共赏明月之美景,期盼着早日再相见。第二句“相对坐清夜”,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晚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注释:在月光下吹响了紫箫,云间整理玉佩。看到鸳鸯鸟儿,一只只自己结成对。 赏析:此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写人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一位孤独的思妇形象和她的幽怨心情。前两句“月下吹紫箫,云间整玉佩”,描写的是思妇在月下吹箫,同时在云间收拾着玉佩。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寂寞的画面。后两句“顾见鸳鸯鸟,一一自成对”则是思妇所见到的景象。她注意到了鸳鸯鸟,它们一只是一对,而她却孤单一人
注释: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莲叶的底部丝状物难以抽丝。 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采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赞美和对采摘者的行为的批评。诗人认为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那里丝状物难以抽丝,象征着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同时,诗人也告诫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象征着人生的苦难和挫折。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生的艰辛和苦涩
这首诗是韩愈《报刘一丈书》的原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报刘一丈书 - 这是一首韩愈写给朋友刘一丈的信,表达了他对刘一丈的感激和尊敬。 2.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 - 在这个世上,人们所说的“上下相孚”是指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韩愈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这种上下级关系的信任和认同。 3. 长者谓仆能之乎? - 长者(即刘一丈)是否认为我能做到这样的信任
诗句释义: -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 译文: 在几千里之外,得到尊敬的长辈时不时的赐书,以慰藉我的思念,这真是我极大的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