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莫采蒂,莲蒂丝难吐。
采莲莫采子,莲子心中苦。
注释: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莲叶的底部丝状物难以抽丝。
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采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赞美和对采摘者的行为的批评。诗人认为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那里丝状物难以抽丝,象征着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同时,诗人也告诫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象征着人生的苦难和挫折。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生的艰辛和苦涩。
采莲莫采蒂,莲蒂丝难吐。
采莲莫采子,莲子心中苦。
注释: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莲叶的底部丝状物难以抽丝。
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采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赞美和对采摘者的行为的批评。诗人认为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那里丝状物难以抽丝,象征着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同时,诗人也告诫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象征着人生的苦难和挫折。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生的艰辛和苦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已厌时人目”,诗人厌倦了世俗之人的眼目,这一句是说诗人已经厌倦了世俗之人的眼目。“翻生古道悲”,“翻生”二字用得极妙,它写出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古道”一词,既点出了诗人当年所走的道路,又暗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悲”字,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道路的无奈之情。 “洲中鹦鹉赋
岁月流逝,不觉中已至年终,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愁绪。离别之痛,似乎难以消散。 在燕市之旁,举杯独饮,却只觉离愁更甚。浙江之潮,似是无情之物,不断冲击着岸边的我,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力与无助。明月高悬,其辉映照帝乡之地,而我却在此地遥望故乡。梅花盛开,而我的旅途却是如此遥远和艰难。怎能因一杯酒,就能放下世俗的五斗米俸禄,远离这片喧嚣与繁华的土地,投身于自然的怀抱,成为渔樵之中呢? 赏析:
注释: 君自何方至,怜才意久违。——你从哪里来?我对你怜惜才华已久。 朔云停暮屐,汉月照春衣。——北风中,雪花停了,月光下,春衣闪烁。 江左时名重,人间雪调稀。——在江南一带时,你的名声很大,但人世间的雪景已经很少了。 灯前出瑶草,坐客不能归。——在灯前,我拿出了珍贵的玉草,但客人都不能回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眷恋之情。全诗以"君自何方至"开篇
【注释】 1、公实:即王世贞,字元美。2.“孤臣”句:意谓身在朝廷的臣子辞别了故国。3.“匹马”二句:意谓诗人自己骑一匹马来到祗园,寺中僧人看到诗人来,窥看树上的影子,听到钟声就到门上来迎接客人。4.“江湖”句:意谓江湖难容我,天地易销魂。5.“行念”二句:意谓想到你心里有数,相思且勿论。 【赏析】 此诗是明代文学家于谦为王世贞饯别之作。全诗以“孤臣辞上国,匹马自祗园”起兴,写诗人辞别朝廷之情景
怀顾二丈 客久春如失,愁深夜不开。 眼看鸿雁去,书对白云裁。 丛桂迷淮甸,长杨识汉才。 江东秋色好,消息几时来。 注释: 1. 客久 - 长时间在外作客。 2. 春如失 - 春天像失去了一样,形容春日的景色或情感。 3. 愁深夜 - 在深夜里感到深深的忧愁。 4. 鸿雁 - 古代诗歌中常以鸿雁代指远方或书信。 5. 书对 - 手边的书籍。 6. 白云裁 - 用白色纸张裁剪,此处可能表示书写
【注释】 分襟:分别。握手即此地,握手又何时? 甘后:甘心于后。烟霞尔最先:你首先看到烟和云。 世情频按剑:世态变化频繁,要握起剑来。生事欲逃禅:世俗的事情需要用禅来逃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同乡于鳞子与元美的一首酬答诗。首联写饯别地点和时间;颔联写友情,表达对好友远去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写朋友的志向;尾联写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友人的期望
于鳞子与元美夜过时元美将有江南之役矣二首其二 亭花新乍落,砌竹远生阴。砧杵秋城急,烟霞故国深。 不堪惆怅色,兼入别离心。去住伤萍梗,兹期未易寻。 注释:新落的花朵,刚刚开放,就匆匆谢世了。远处的竹子,在秋天显得更加幽深。秋城的打更声急促而沉重,那遥远的烟霞之地,深深地映入眼帘。心中无法承受这种悲伤和惆怅,仿佛被卷入了一场离别之中。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都如同漂泊不定的浮萍,难以把握自己的未来
夜月闻笛 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 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 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 关河已摇落,故向客愁吹。 注释: 1. 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傍晚时分的雨云飘浮在天空中,而寒冷的云朵却迟迟不肯回到峡谷之中。 2. 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远处的山峦被晚霞映照得色彩斑斓,而紫色的菊花则在枝头绽放出新芽。 3. 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那风吹过的地方传来了悠扬的笛声
于鳞的儿子和元美在晚上经过,元美即将有江南之役了。 今夜又是什么夜晚,相看又是这一亭台。 金樽坠落在明月之下,银河倒映出繁星的光芒。 我已经感到多病,君今幸不清醒。 胡笳半夜吹起,凄恻哀伤令人难以聆听
追送谢山人不及 白发久为客,青春忽与归。 马冲燕雪尽,心逐塞云飞。 天地飘蓬甚,河桥折柳违。 离情堪涕泪,此际倍沾衣。 译文: 白发已久为外乡游子,青春忽而归来。马匹冲出燕地的积雪,我的心却随着塞北的白云飞翔。天地间漂泊不定,黄河边的桥梁上,我们不得不离别。离别之情让人泪水纵横,此时此刻更让我倍感伤感,泪水湿润了衣裳。 注释: 1. 白发久为客:形容自己年岁已高,长期客居他乡。 2.
紫檀翠玉开苍壁,下有苍松几千尺。 紫檀木和翡翠石雕的屏风敞开了苍色的山壁,下面有上千尺高的苍松。 浓阴缭绕森如昼寒,虬枝拂空根束石。 浓密的树荫如同白昼的寒气一样环绕着,虬曲的树枝在天空中交错盘旋,把石头都压弯了。 石连灌莽榛欲绝,路绕松根更斜出。 石缝里长满了杂草丛生的地方,道路弯弯曲曲地绕过松树的根部而伸展出去。 仙源近远不可穷,却有幽人在山泽。 仙源虽然远近难以测量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诗句中的重要信息,再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等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赏析”,所以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来赏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闻说仙关迥隔尘,千年游子拥蹄轮”写游者听闻仙关之境远离尘世,而自己则如同千年游子一样,驾着马儿缓缓前行。第二句“萧萧短发才寻胜,只恐山灵解笑人”则写自己的短须刚露出
【注释】 冥冥:幽暗貌。 沧洲:大江之中的沙洲。这里指隐居之地。 孤蓬:飘零的芦苇。萧瑟:萧条、凄凉的声响。 红尘:佛家指人世,这里比喻繁华的尘世。 云水乡:泛指隐逸之地。 素壁:白色的墙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画面中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溪云冥冥溪雨急”,描写了画面中的景色,溪流上方弥漫着乌云,大雨倾泻而下,形成了一种急促的氛围
注释:十月,即深秋时节。山城,指的是山间的城镇。雨收,说明天气转晴。江南,指长江以南。春浅,春天已经过去。类,像。清秋,凉爽的秋天。木叶萧萧,树叶沙沙作响。杂水流,飘荡在水面上。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深秋时节,山水间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江南春色与秋天相似,以及木叶萧萧与水流相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深感慨
注释:在月光下吹响了紫箫,云间整理玉佩。看到鸳鸯鸟儿,一只只自己结成对。 赏析:此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写人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一位孤独的思妇形象和她的幽怨心情。前两句“月下吹紫箫,云间整玉佩”,描写的是思妇在月下吹箫,同时在云间收拾着玉佩。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寂寞的画面。后两句“顾见鸳鸯鸟,一一自成对”则是思妇所见到的景象。她注意到了鸳鸯鸟,它们一只是一对,而她却孤单一人
注释:观看山景并不一定要等待春日晴空,雨中看山更能显得分外明亮。撑着伞冲烟冒雾去寻找诗的意境,却不知自己正在画中游览。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表达了诗人在观赏自然美景时所引发的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看山何必待春晴”,意为观赏山景并不一定要等到春天阳光明媚的时候,也可以在雨天欣赏,更显得山景分外明亮。次句“雨里看山分外明”,进一步强调了雨天看山的特点,突出了雨中的山景更加明亮、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