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山城雾雨收,江南春浅类清秋。
窗前觅得新成句,木叶萧萧杂水流。
注释:十月,即深秋时节。山城,指的是山间的城镇。雨收,说明天气转晴。江南,指长江以南。春浅,春天已经过去。类,像。清秋,凉爽的秋天。木叶萧萧,树叶沙沙作响。杂水流,飘荡在水面上。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深秋时节,山水间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江南春色与秋天相似,以及木叶萧萧与水流相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深感慨。
十月山城雾雨收,江南春浅类清秋。
窗前觅得新成句,木叶萧萧杂水流。
注释:十月,即深秋时节。山城,指的是山间的城镇。雨收,说明天气转晴。江南,指长江以南。春浅,春天已经过去。类,像。清秋,凉爽的秋天。木叶萧萧,树叶沙沙作响。杂水流,飘荡在水面上。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深秋时节,山水间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江南春色与秋天相似,以及木叶萧萧与水流相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深感慨。
【注释】 抹雨:指雨珠。 凝烟:指云气。 玉翘:形容荷花像玉一般美丽。 幽芳:暗指梅花。 曲池坳(ào):曲曲折折的池塘边。 锦城:成都的别称。 仙掌:即仙人掌,这里借代仙人。 扬桂楫(jí qiè):扬起长桨划船。 倚兰桡(ráo):靠在船舷上。 涉江:泛舟长江。 美人遥:远在天边的美人。 自家闲淡:自己悠闲清淡。 迟暮:年老色衰。 不逐东风一样飘:不要像东风吹来的杨花那样到处飘荡。 【赏析】
注释: 抹玉凝脂洗翠翘。幽芳偏向曲池坳。锦城月落春常在,仙掌风微露未消。扬桂楫,倚兰桡。涉江无那美人遥。自家闲淡甘迟暮,不逐东风一样飘。 译文: 芙蓉花被抹上一层玉色的凝脂,洗刷出翠绿的翘角。它的幽香独自偏爱于曲折的水塘角落。在锦城月落时,春天依然常常在那里。仙掌山上的风轻轻吹拂,月光还未消退。扬着桂木制的船桨,靠着兰花装饰的船桨。渡过长江时没有谁可以陪伴我,美人远在天边
【译文】 江城子·陈氏牡丹盛开而不速客戏作 东风已到,牡丹花已经盛开。 锦缎般绚烂如霞,玉笼纱一样华丽。 应是春天的韶光,妆点着贵人家。 去岁花开时节,人已病卧,辜负了这美丽的铅华。 如今想要醉听琵琶声,鼓须挝,酒须赊,不要等到风吹落花瓣成为泥沙。 却笑东君把风景都破坏了,刚办得一杯茶水。 【注释】 1. 江城子:词牌名。 2. 陈氏:姓陈的人,此处指代自己。 3. 东风已到:春风已经来临。
【注释】: 暄风泛午,迟日酣春——暖和的春风拂面,阳光明媚。 万锦新濯——万物都被洗刷得光彩夺目。 传乐亭东,记得向来曾约——相传在乐亭的东边,记得以前曾约定过赏花的地方。 正是春明堪醉也,等闲愁病刚蹉却——春天的美景足以让人陶醉,但因忧愁病痛而错过了欣赏春天的机会。 漫多情,忆旧倚阑干,此时萧索——我多么多情,回忆着过去倚在栏杆上的情景,而现在却如此萧瑟。 空自有、怜春思致,赋玉才情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它通过描写春天的花朵,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花事阑珊春欲老。 - "花事阑珊":形容春天的花事已经接近尾声,春天即将过去。 - "春欲老":春天快要结束了。 2. 雨洗风吹,一夜都如扫。 - "雨洗风吹":雨水冲刷,风儿吹拂,使花瓣上沾满水珠,如同被清扫一般。 - "一夜都如扫"
【注释】: 1. 秋来幽艳试宫妆——秋天来临了,美丽的菊花在尝试装饰自己的宫廷妆容。 2. 蚤(zǎo)染薄罗裳——在清晨,薄如轻纱的长裙已经染上了颜色。 3. 翠翘斜映鹅儿淡——翠翘花斜着映照在白鹅的羽毛上,显得有些暗淡。 4. 比鹅儿、却自芬芳——虽然和白鹅相比略显暗淡,但它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5. 旧恨檀心晕紫——旧时的痛苦在檀木的心上留下了紫色的痕迹。 6.
《醉花阴·病中忆陈氏牡丹》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室内的景物和环境。下片抒发了对病中思人的愁苦情怀。全词以物拟人,托物言情,表达了作者因思念远方亲人而愁苦不堪的心情。 秀石倚空春照屋。(注释:春天阳光照射在屋边的石头上。) 粉露团赪玉。(注释:粉红色的露水像红色的玉石一样晶莹透亮。) 想见可怜人不到,经春,此意还谁属。(注释:想看到那个可怜之人,他/她没有来
【注释】 空庭:空旷的庭院。 人散语音稀:人们都已散去,只有我的声音稀少。 漏迟迟:时间过得很慢。 团扇:用扇子扇风。 梧桐阴:指院内树荫。 银河:指夜空中的天河。 月斜:月亮斜着。 无端:没有原因。 心事:思念之情。 双眉:形容忧愁的样子。 墙西突兀高楼静:墙角有座高大的楼阁,显得特别突兀。 流萤:飞舞在夜空中的萤火虫。 星移:星星移动。 一声长笛:一声悠扬的长笛声。 等闲:轻易。 【赏析】
鹧鸪天·秋雁 万里南来道路长,更将秋色到衡阳。江湖满地皆缯缴,何处西风有稻粱。随落日,度清湘,晚鸦冲散不成行。相呼莫向南楼过,应有佳人恼夜凉。 【注释】 1. 万里南来道路长:形容旅途漫长而遥远。 2. 更将秋色到衡阳:指秋风吹到了衡阳这个地方。 3. 江湖满地皆缯缴:比喻到处都是捕捉猎物的工具,这里指江湖上到处是追捕的人。 4. 何西风有稻梁:意指哪里会有收获和食物。 5. 随落日,渡清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 诗句 1. 庆清朝 - 庆贺清早的朝气和清新的天气。 2.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胜游何似山阴 - 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和煦的微风让人心情舒畅,这样的景色胜过了游览山阴(一个地名)。 3. 春光自来,堪恋一刻千金 - 春天的光华自然到来,值得人们留恋每一刻。 4. 兰舟初泛画桥,春水一篙深 -
注释: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莲叶的底部丝状物难以抽丝。 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采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赞美和对采摘者的行为的批评。诗人认为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叶的底部,因为那里丝状物难以抽丝,象征着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同时,诗人也告诫采莲的人不要采摘莲子,因为莲子里面藏着苦味,象征着人生的苦难和挫折。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生的艰辛和苦涩
紫檀翠玉开苍壁,下有苍松几千尺。 紫檀木和翡翠石雕的屏风敞开了苍色的山壁,下面有上千尺高的苍松。 浓阴缭绕森如昼寒,虬枝拂空根束石。 浓密的树荫如同白昼的寒气一样环绕着,虬曲的树枝在天空中交错盘旋,把石头都压弯了。 石连灌莽榛欲绝,路绕松根更斜出。 石缝里长满了杂草丛生的地方,道路弯弯曲曲地绕过松树的根部而伸展出去。 仙源近远不可穷,却有幽人在山泽。 仙源虽然远近难以测量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诗句中的重要信息,再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等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赏析”,所以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来赏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闻说仙关迥隔尘,千年游子拥蹄轮”写游者听闻仙关之境远离尘世,而自己则如同千年游子一样,驾着马儿缓缓前行。第二句“萧萧短发才寻胜,只恐山灵解笑人”则写自己的短须刚露出
注释:在月光下吹响了紫箫,云间整理玉佩。看到鸳鸯鸟儿,一只只自己结成对。 赏析:此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写人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一位孤独的思妇形象和她的幽怨心情。前两句“月下吹紫箫,云间整玉佩”,描写的是思妇在月下吹箫,同时在云间收拾着玉佩。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寂寞的画面。后两句“顾见鸳鸯鸟,一一自成对”则是思妇所见到的景象。她注意到了鸳鸯鸟,它们一只是一对,而她却孤单一人
注释:观看山景并不一定要等待春日晴空,雨中看山更能显得分外明亮。撑着伞冲烟冒雾去寻找诗的意境,却不知自己正在画中游览。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表达了诗人在观赏自然美景时所引发的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看山何必待春晴”,意为观赏山景并不一定要等到春天阳光明媚的时候,也可以在雨天欣赏,更显得山景分外明亮。次句“雨里看山分外明”,进一步强调了雨天看山的特点,突出了雨中的山景更加明亮、更加生动
【注释】 山上的雪像梅花,山下的雪像雪花。 寂寞地对着空寂的山野,幽香和谁一起折下? 赏析: 这首小诗写于作者任永嘉县令(县令为县的最高长官)时(公元827年),当时作者正在永嘉任职。此诗以“梅”为题,实是咏叹自己宦途的艰辛。上二句以对比手法描绘了“山中雪”的景象,并暗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后两句写诗人在孤寂的环境中面对空山,与谁同饮这清冽的梅花之香呢?诗人没有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