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诗句输出: 短衣孤剑且辞国,驻马听鸿日忆家。 译文输出: 我身着短衣手持孤剑即将辞去国家的职务,停下马来聆听鸿雁的叫声,心中怀念着家乡。 关键词注释: - 短衣孤剑:描述诗人身无长物,只有一件短衣和一把剑,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孤独。 - 辞国:辞去国家的官职,意味着离开朝廷或官场。 - 驻马:停下马来,可能是在旅途中暂时停留的地方。 - 听鸿:聆听大雁的叫声,象征着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
注释: - 送别都门金屈卮,使君去矣问青骊。 - 金屈卮:一种酒器,这里指的是为李佥事饯行所用的酒杯。 -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敬称。 - 青骊:青色的马,这里指代李佥事的马匹。 - 剑分紫气星辰在,裘上霜华日夜吹。 - 紫气:紫色的云气,这里用来形容李佥事前程似锦。 - 裘上霜华:比喻李佥事身上披风上的雪花。 - 日夜吹:形容李佥事旅途遥远,辛苦劳累。 - 南去羽书犹未息,中原豺豹尔何为?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1. "使者衣冠凌紫氛,五陵春色坐纷纭" - 这句描绘了一幅使者身着华丽的官服,在紫气缭绕的宫廷中威武不凡的景象。五陵则指的是长安附近的五个著名陵墓,此处借指诗人所在的京城。这里的“春色”指的是春天的景色和氛围,而“坐纷纭”则形容了这种景色的繁华与热闹。 2. "中原独酒蒹葭泪,落日相逢猿鹤群"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独自饮酒时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中原”通常指代中国
诗句:南望黄河亦壮哉,吕梁之水如奔雷。 译文: 看着南方的黄河景色,我也感到十分壮观。吕梁的水势汹涌如雷鸣般激荡。 注释: -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世界著名大河流之一。 - 吕梁:位于中国山西省中北部,黄河流经其下。 - 壮哉:形容壮观或雄伟的景象。 - 奔雷:像雷声那样急速和猛烈。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黄河的壮丽景象,引出了对吕梁山水的赞美。诗人用“奔雷”来形容吕梁之水的力量和速度
【注释】 长安:唐朝的都城,今西安市。胡缨:古代胡人头饰。从事:官职名。 关山:指函谷关与华山一带地区。蓟雪:即蓟门之雪,代指南方边塞地区。五羊:广州别称。人吏:指当地官员。江旌:泛指南方地区的旗帜。芙蓉、翡翠:均指女子。暮:傍晚,天黑时。驿站:古代传递军情或文书的地方。驿使:传递军报的人。广陵:今扬州市。梅花:指梅花树,象征高洁。粤王:指广东的统治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句释义 1 摇落西风旧紫貂:秋天的风吹落了貂裘,象征着岁月和季节的更迭。 2. 一朝归去逐山樵:一旦回归,就跟随山中的樵夫生活。 3. 郡中旌旆愁相失:在郡城中,旗帜飘扬,人们因我的离去而感到悲伤。 4. 道上豺狼任自骄:路上的人被野兽欺负,但它们却很傲慢。 5. 三楚白云停涕泪:在三楚之地,白云停歇,仿佛是为我停留的泪水。 6. 九江秋月卧兰苕:在九江之滨,秋天的月亮像一只躺在草丛中的兰草
【注释】 同诸子夜集德甫——和几个友人在月色下聚会。诸子:泛指朋友,即“诸生”。 华阳之馆云参差——华阳的馆中云彩参差错落。 谁其召我金屈卮——是谁将我召唤到那金制的酒器旁边? 出门寒月一何白,握手明星莽欲垂——走出门来,只见皎洁的月光,多么明亮;手拉着手站在星光闪烁的原野上,仿佛要触及那遥远的天边。 有客自负鹦鹉笔,为君独把珊瑚枝——有一个客人自负地举起了他那如鹦鹉羽毛一般绚丽的笔
《送张肖甫奉命督租闽粤二首其一》是明朝文学家宗臣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作者对一位受命前往福建和广东两地监督租税的官员的关切和祝愿。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和分析: 1. 第一句:“高天落日照中原,匹马凌风出蓟门。” - 释义:在高远的天空下,太阳照耀着中原大地,诗人骑着马,勇往直前地离开了蓟门。 - 关键词:高天、落日、中原、蓟门、马、凌风 - 高天:表示天空非常高远,有广阔的视野。 - 落日
徐子与至京夜集 去年握别赠江篱,今日相逢又桂枝。 越仗楼船群盗出,汉家簪绂五陵悲。 关山烽起秋仍急,鳷鹊云寒夜不垂。 莫向天门歌白雪,人间楚水正堪疑。 注释: 1. 去年握别赠江篱:去年在江边分别时赠送了礼物给对方。 2. 今日相逢又桂枝:今天再次相遇,又回到了一起。 3. 越仗楼船群盗出:在越地的战船上,一群强盗被打败了。 4. 汉家簪绂五陵悲:汉家的簪子和发饰都显得凄凉。 5.
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七首胡霜照客颜”,描述了诗人站在寒冷的胡地,被冷风吹拂着脸颊,仿佛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这里的“胡霜”是指北方的寒霜,而“客颜”则是诗人自己的面容。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地,面对着艰苦的环境,但他仍保持着坚强的意志。 第二句“相逢侠气满燕关”,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燕关(今河北蓟县)的相遇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