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雪夜访明卿病时有客因简元美》是明代诗人宗臣在特定情境下的一首作品,其诗如下: ``` 夜色流燕树,寒霾失蓟门。 予难歌白雪,尔岂妒涓尊。 日月凭双眼,乾坤阻片言。 坐来心万里,忽欲问昆仑。 ```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夜色流燕树,寒霾失蓟门。:“夜色如流水般流动,燕树在寒气中显得模糊不清。”描绘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景象。 - 予难歌白雪,尔岂妒涓尊。:“我难以高歌白雪之曲
【注释】 ①发湖:即“发湖”,指征召。②千山摇岁寒:千山万水都在寒冷的冬季。③渔樵心或负:意谓渔翁和打柴的老人,心情也许都不好。④烽燧:古代边防哨所,用狼粪、芦苇等堆积成圆锥形,白天放烟,夜间点灯,以烽火传信;这里泛指战争。⑤落木:落叶。⑥貂裘:指貂皮做的外衣。⑦御:抵御,防备。⑧朔:北方。⑨长安:古都城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赏析】 《得子与离家消息》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边塞景象
【注释】 伏枕:躺着。传杯:传杯行乐。薛萝:薜荔、萝摩,均为草名,这里泛指草木。湘灵:相传舜妃娥皇和女英死于洞庭湖,葬于此地,故称湘妃。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前三联写访友之所见所闻,末一句写访友的感想。 首联“雪夜访明卿病时有客因简元美”交代了时间、人物及事情的起因:诗人在雪夜拜访友人明卿,此时友人因病卧床。“伏枕寒仍立”,写诗人见友之情形:友人躺在床上,依然挺立着未卧
秋风 秋天的风,吹遍万里长空,一夜之间越过扶桑。 落叶纷飞无法清扫,孤雁高翔自得其乐。 登上高楼眺望北方,倚剑面对胡地寒霜。 听说喻关使者已到,飞书传递入建章宫。 译文: 秋风扫过千里,一夜就跨越了扶桑。 叶子纷纷落下,难以打扫干净,只有孤独的大雁高飞。 我登上高楼,看着北方的景象,手执剑柄,面对着胡地的寒霜。 听到说喻关使者已经到达,便飞书一封,送入皇宫建章。 赏析: 此诗以秋风为线索
以下是对《九月骤寒二首》的逐句解析: 1. 颇怪雷仍起,还惊雪乍飞:这两句诗描绘了雷电和雪花同时出现的景象。在自然界中,雷电和大雪往往同时发生,但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力量和现象。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表达了对这种罕见现象的惊奇之情。 2. 阴阳曾世变,顺逆总天威:这句诗表达了对天地间阴阳变化、世事变迁的感慨。在这里,“顺逆”可能指的是顺从或者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而“天威”则是指天命或者自然的威严
【注释】 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吾家:我的家庭。 遥怜:深深怀念。 骨肉:亲兄弟。 一身怀橘负,群弟把萸难:身背橘子和茱萸。 蜀道:四川一带的山路。 楚江:长江在湖北地区一段的别称。 荏苒:渐渐、慢慢。 【赏析】 《九日》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写重阳节的习俗为主,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构思新颖,意境高远。前两句写重阳节亲友聚会的情景;后两句写登高望远
【注释】 一枝:指酒杯。吾在把,我独自拿着酒杯。篱东:篱笆旁。 近:接近。媚:美好,漂亮。寒香夜可终:夜晚的菊花散发出的香气,直到天明才散尽。泛白:形容酒的颜色。烛灭似愁红:蜡烛熄灭后好像有忧愁的红色。 【赏析】 《赋得席上菊》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作于唐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任江陵令,与友人岑勋同游。 首句“一枝吾在把”,言己独对菊花饮酒。“不必向篱东”,点出菊之位置。
九月骤寒二首 摇落一何甚,西风起大荒。 黄霾吹欲立,白雁急分行。 倚槛深看雨,悬灯数问觞。 流离满天地,兹夜不堪长。 注释: 1. 摇落一何甚:秋天树叶凋零的景象令人感到凄凉和萧条。2. 西风起大荒:秋风在荒野中吹拂,给人一种空旷、凄凉的感觉。3. 黄霾吹欲立:黄色的雾霾在空中飘荡,仿佛要随风而起。4. 白雁急分行:白色的大雁在天空中快速地飞行,给人一种急促和紧张的感觉。5. 倚槛深看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要读懂内容,然后分析手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生眼看白发,死岂负青山”,诗人在悲苦中仍保持着清醒和坚定,他希望死后能与青山永结而不相离。“天柱浮云色,茫茫去不还。肯思黄石侣,万一到人间。”诗人想象自己死后化为一柱,飘然升天,但终究不能回到人间,表达了他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之情
诗句输出 怜汝不得意,上书今又回 译文输出 你遭遇了挫折,未能如愿以偿,再次向朝廷递交奏章。 注释说明 怜汝:怜悯你。指对某人的同情或怜悯之情。不得意:不得志。表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或目标。 上书:向朝廷递交奏章。这里指再次尝试获得官职或认可的行为。今又回:再次出现。表示事情已经重复发生或再次发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下第”和“投笔”这两个动作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