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注释: 南康:今江西星子,古县名。 复得:又得到。 匡芦:古地名,在今江西南城一带。 狂:放浪,不羁。 诗:这里指信中的诗句。 长:通“张”,张大。 浔阳:县名,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南康的书信后写的,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联写诗人收到南康来信,得知友人匡芦(即匡庐)已经放浪,不禁感到惊讶。颔联写回信时,诗人用讽刺的语气说朋友的诗写得好,但名声却受到限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内容如下: 得元美书(收到元稹的书信) 使者春何往,吾师日转孤。 屡书心尽折,一字眼堪枯。 未测皇天意,其如壮士图。 自知寒色甚,不敢怨明珠。 注释: 1. 得元美书:收到元稹的信。元稹字微之,与李商隐为好友,曾作《连昌宫词》寄给李商隐。 2. 使者春何往:春天来了,使者们到哪里去呢?暗示作者对友人元稹的思念之情。 3. 吾徒日转孤
长庚纯一舜隆既别忆之一别不自意,茫然空复愁。 注释:我们没有预料到这次分别,心中茫然不知所措,只有空落落的忧愁。 孤舟仍盗贼,多病已春秋。 注释:我的船还被盗贼劫持,我的身体也因为疾病而衰弱,已经步入了晚年。 明月一江远,故人何处楼。 注释: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宽阔的江水,但我所思念的故人在哪里的高楼之上呢? 风尘双泪眼,为我寄沧洲。 注释:在风尘中,我的眼睛满是泪水
诗名:《东皋隐居为子与尊人赋》 第一段 亦抱杞人念,其如苕水幽。 手携青玉杖,坐老白蘋洲。 第二段 万象秋如滴,群峰日乱流。 太湖三百顷,处处不惊鸥。 注释解析: - “亦抱杞人念”:抱着杞人忧天的想法,担忧天地会崩塌。 - “其如苕水幽”:苕水(今称苕溪)幽深,引人思考。 - “手携青玉杖”:手持青玉杖,象征着高洁和超脱。 - “坐老白蘋洲”:在白蘋洲上静坐,享受自然的宁静。 -
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李伯章的怀念。诗中通过描绘友人在故园栖隐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逐句释义与赏析: 1. 故园栖隐处,何得尔为群。 (“故园栖隐处”指友人隐居的地方,“何得尔为群”表示友人为何会聚集在一起,可能是为了共同生活或讨论问题。) - “栖隐处”指的是远离尘嚣、宁静的居住地。 - “何得尔为群”表达了诗人对于好友为何选择在此聚集的疑问和不解。 2.
《东皋隐居为子与尊人赋》是明朝诗人宗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人的深深眷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句原文: 避世亦何甚,空山一钓台。 幽人瑶瑟至,稚子石门开。 白发照秋水,青天落夜杯。 近云常五色,或恐汉麻来。 2. 关键词注释及翻译: - 避世:远离尘世,追求隐逸生活。 - 一钓台:指钓鱼台
【注释】 简陈使君:即“谢朓”。《南史·谢朓传》云:“简陈使君为安成王记室参军,尝有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父老:百姓。书频至:书信频频到达。书,指书信。频,多次。疮痍:创伤,伤痕。 长怀:常怀念。闽:闽中,指福建。白:白色,这里指白色的鹭鸶。 难照:难以照亮。楚山青:指湖南的衡山,因在湘水之北故称。 野兕(sì):野兽名。离室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东皋隐居为子与尊人赋: - 「东皋」是古代一种居住地的名称,通常指郊外或者山边的地方。「隐居」意味着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生活。这里指的是作者选择了一个安静的乡村居所作为隐居之地。 - "为子与尊人"可能是指诗中的两位主要人物,或者是对两位尊敬的客人(可能是朋友或亲戚)的一种尊称。 2. 天目三千尺,高楼第一峰: -
【注释】 春色何堪问:春天的景色多么令人难以承受,让人感到惆怅。 开尊是别筵:打开美酒准备饯行。开尊,即打开酒杯。 中原送二子:指送别两个儿子。中原,指中国。 北斗散高天:北斗星高悬在天空。比喻离别之愁如高悬的北斗。 蓟日愁难缓:蓟地的日落让人愁绪难忍,难以忍受。蓟地,今北京市附近地区。 吴歌泪与传:吴歌中蕴含着泪水,让人忍不住哭泣。吴歌,吴地的歌曲。 千山分马首:千座山峰分隔着马头
东皋隐居为子与尊人赋 避世亦何甚,空山一钓台。 幽人瑶瑟至,稚子石门开。 白发照秋水,青天落夜杯。 近云常五色,或恐汉麻来。 注释 1. 东皋隐居:指在东边的山坞中隐居生活。 2. 避世亦何甚:意为隐居生活也无伤大雅。 3. 空山一钓台:在空旷的山中设置钓鱼台。 4. 幽人瑶瑟至:形容隐居者弹奏瑶瑟的情景。 5. 稚子石门开:描绘孩子在石头门边玩耍的场景。 6. 白发照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