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亨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注意要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此诗首联点出画马的“神骏”;颔联写其顾影自思、骄嘶朔漠;颈联抒发画马的遗憾和惋惜。 【答案】 (1)“渥洼”即“天马”,“神俊”即“神骏”。这两句是说:天马的神骏之气,像山一样雄壮,它回身 顾影而嘶鸣,使朔漠寒冷的气候也感到寒意。 (2)“故教写入画图看”意思是:我只好把这幅画献给君王了。 译文
第一句,圉人:指养马的牧人。昂首搭丝缰:形容圉人神情专注的样子。第二句,骅骝:骏马,泛指良马。憩绿杨:休息在绿杨树旁。第三句,玉漏声残:指时间已晚,漏壶中的水快要滴尽,发出的声音也渐渐停止。阊阖启,指天门大开,是古代神话中天帝所居之处,这里代指皇宫。第四句,仙仗:神像仪仗,侍明光:跟随皇帝出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夜深了,皇宫里的神像仪仗也随着皇帝出行去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张良的赞美和敬仰。 第一句"孺子才华间世奇",描绘的是张良的非凡才华在历史上罕见。 第二句"圯桥相遇即相知",讲述了张良在黄石公的圯桥上遇见并相互了解的历史事件。 第三句"不因进履传兵法",表达了张良并未因为黄石公给他的鞋子而学习兵法的原因。 最后一句"寸舌那能作帝师",则是说即便是只有一点口才,也难以成为帝王的老师。 注释: 1. 孺子:年轻的人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绘苏秦的肖像,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之情。首联写苏秦的形象;颔联点明题画诗的主旨;颈联进一步揭示出苏秦的为人;尾联总结全诗,点明主旨。 【答案】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和外交家,游说六国联合抗秦,曾佩六国相印。“道义悠悠贯古今”,道义:道德,道义是指儒家提倡的一种思想。“当时讲授意精深”,讲授:传授。“当时”指战国时期,当时苏秦在秦国学习时,深受其赏识
【注释】 黄庭:道教名,指修炼成仙的场所。白鹅:指画中之鹅。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观鹅:观赏水中的鹅群。写就:创作。黄庭换白鹅:用黄庭画法描绘白鹅。笼归闲放浴晴波:将画中的白鹅放入池中,任其沐浴在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日长独倚危阑玩:太阳升高独自倚靠栏杆欣赏。逸兴:超脱世俗的情怀和情趣。两袖薰风逸兴多:袖子里飘荡着清凉的春风,激发了作者的超脱世俗的情怀和情趣。 赏析:
陈抟高卧 华山深处是衡茅,一枕清风百虑抛。 徵使远临犹未醒,任教红日转松梢。 注释:华山的深处有一座衡山的茅舍,我在这里高卧不起,一枕清风,把一切烦忧都抛在脑后了。征召我的大官远道而来,我还没有醒来,任凭那朝阳从东边升起,照在松树上。 赏析:这首七言律诗以陈抟自喻,写其隐逸之志。首句点明隐居之所,“华山”、“衡茅”,表明所居非同一般;次句“一枕清风”暗含“高卧”;三句说大官远来,自己尚未觉醒
【注释】 挽吴参将母:为母亲去世而写的挽词。 冰玉:比喻人品德高洁如冰雪晶莹、玉洁冰清。坚持五十霜,犹言五十年不改其志节。指母亲一生刚正不阿,坚贞不屈。一朝云逝倍堪伤:意即母亲的去世让人倍感悲伤。一语双关,既指母亲已故,又指诗人自己失去了一位贤良的母亲。养姑:指抚养姑母或舅母。尽孝登高寿,意即尽孝道,使姑母或舅母长寿。登高寿,指寿命长。教子成名镇朔方,意即教育儿子,使他有成就,名扬四方。镇朔方
【赏析】 渊明赏菊,是唐代诗人李白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赞美。渊明即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个性鲜明的诗人之一,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千古一隐”。 这首诗描写的是陶渊明九日重阳节在五柳先生家中赏菊的情景。 首句“五柳庄前九日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五柳先生即五柳村
【注释】东坡:苏轼。仙去:死去。翰墨:书信和文稿。溪藤:溪边的竹子。双凤翥:《庄子·逍遥游》中有“子之所见,不过一瞬”,后用以形容人或物的迅疾飞动、飘逸灵动。渭川:指陕西渭水一带。 【赏析】此诗首句点出题意,即苏轼(坡翁)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次句说,尽管他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字画仍然流传于世,被人们所传摹。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用“半幅溪藤”比喻苏轼的书法艺术;又以“双凤翥”比喻他的诗文才华
注释:曾经在战场上驰骋,取得过显赫的战功。如今老了,却已经没有力气了,只能在夕阳西下的草地上躺着。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匹瘦弱的老马,它曾经在战场上驰骋过,立下过赫赫战功。然而岁月无情,老去的它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筋力,只能躺在草地上,静静地看着夕阳西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逝去岁月和往事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