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
【注释】 前椎晋鄙:指曹操曾击败过并州刺史司马睿,即东晋初的名将王浚。 后椎秦始:指曹操曾击败过秦王苻坚。 信:确。 地并大梁:指曹操曾攻下东吴的荆州(今湖北江陵)。 海西:指东晋建都建康(今南京)。 驰:快马加鞭。 东京水:指东晋时长江流域的吴、越等地,这里借指长江。 【译文】 从前打败过王浚,后来打败过苻坚。 土地兼并到大梁一带,不信东晋能像海西一样迅速奔逃,长期饮用的是东吴的长江水。
注释: 萧萧:马叫声。君马:指代自己的马。 夜夜:每夜,每一夜。 歌声:马的鸣声。 慕俦侣:怀念伙伴。 独歌:独自唱歌。 谁和汝:是谁和你这匹马一起唱歌? 结束:结束,结束的意思。 下空阶:走下台阶。 霜与露:霜和露水。 缺月衔东隅:月亮残缺一半,挂在东边的角落。 衔:挂,指月光。 旄头:指星名,也指彗星。 没何处:消失在何处。 思为:想成为。 伺晨鸟:像候鸟一样等待清晨。 举舌催天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内容概括、手法赏析、情感分析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作答。 此诗写于建章宫,是《感怀》组诗之一。“感怀”即感慨,诗人借咏叹汉将出师的艰难,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心和担忧之情。 首联点题,“九月悲风始”,秋天的风带着寒意,吹过边疆,给戍边将士带来凄惨的感觉;“边土何惨栗”写出了将士们的心情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诗歌内容的选择题,要求考生阅读全诗,理解内容,分析概括。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答案】 “旭日临高城”中的“高城”,指高大的城墙;“楼台动丝管”,“楼台”“丝管”指歌舞场所;“金碧相照耀”,指装饰华丽的宫殿、庙宇等建筑物;“浩歌感畴昔”,指感慨过去的事情。 “太康无乃早”,“太康”指周初的一个君主;“无乃”相当于“恐怕”;“早”指过早地失去生命
【释义】: 《杂诗九首》其五:商风自何来,白云起秋色。梧柯下一叶,百卉萋未息。天方疾威,美者先受抑。捐生故有人,困馁焉足惜。丰此百年躯,只为蝼蚁德。 注释: 1、杂诗:一种没有固定格律和韵脚的诗歌形式。 2、商风:秋风。 3、白露:秋天的早晨。 4、梧柯:梧桐树的叶子。 5、“百卉”二句:百草草木都凋零了。 6、疾威:猛烈吹袭。 7、“捐生”二句:我宁愿死去也愿意为那些蝼蚁们做点事。 8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首二句写别情,三、四句写别后情景,五至八句写别后思念,末两句写赠别之意。“我之北,君在南”,写两人的分离;“解君之策策两骖”,写自己对朋友的担忧。“云乎山阿”以下六句写朋友归去后,自己思念他的心绪。“南北分飞自偶然”是说朋友的离去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但“丈夫不受炎洲老”则是诗人劝慰董无休的话,意思是即使不能在一起
【注释】 ①感怀:感慨。感,动于心而发于外的情思。②遥遥:遥远的样子。③千家:形容多。④荆杞:即枸杞子,一种中药。 ⑤乳:产下小兽。⑥蛇虺:毒蛇、蚯蚓。⑦居人:指居住在海滨的居民。⑧散:分散。⑨一哭:一起痛哭。⑩尺地千矢:一寸土地用上一千支箭来防御。比喻国土被占或国土沦丧。 【译文】 辽阔的海滨多么遥远,三千里路隔天涯。 一里路就有一家人家,每家都有生荆、生杞。 空荡荡的房屋住着狐兔
【注释】 墓门:墓地入口处。茔:坟墓。生春草:即“长春草”,指春天里生长的青草,这里比喻坟上的野草。 【赏析】 《答歌》是一首描写墓地情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墓地环境的不满情绪。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 第一句“墓门道,高下不同茔”,描述了墓地入口的高低不平,以及坟上的杂草情况。这里的“墓门”指的是墓地入口处的门,“茔”是指坟墓。诗人用“高下不同茔”来形容墓地入口的不平整
【注】: 感怀:感慨时事。荷丝:指丝织品。御寒:指抵御寒冷。温:暖。章句:指儒生。小儒生:指儒生中那些学识浅薄之人。经与纶:指经书和治国之道。高冠带金玉:指穿着华丽的服饰,戴着金玉装饰的帽子。端坐如鬼神:指坐在那里像神仙一样威风凛冽。轻车从肥马:指乘坐着轻便的车和肥壮的马匹。游宴:指游玩享乐。冬春:指冬天和春天。志士:有志之士、有志向的人。沉:沉沦。下僚:指在官低微的地方任职。获伸
子夜歌二首·其一 新妆尚未成,览镜自太息。折取丹若花,榴子何能得。 注释:新妆还没有完全涂抹好,我看着镜子不禁叹息。我想折下一朵如红玉般璀璨的花朵,但那果实又岂能轻易得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对自己妆容未完的失望和对无法获得理想中的果实的无奈。诗中的女子在照镜子时,对自己的新妆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她试图通过折下一朵璀璨如红玉般的花朵来满足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