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悲风始,边土何惨慄。
积雪齐高城,惊沙蔽寒日。
斧冰持饮马,凿地求鼠实。
月盛角弓强,三军夜恒出。
合战阴山下,矢尽归途失。
手斩郅支头,献俘凤凰阙。
阙庭侍从士,卧起佳人侧。
日晏下朝归,酌酒弹鸣瑟。
十年为汉将,甲胄行虮虱。
一语不相能,投身对刀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内容概括、手法赏析、情感分析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作答。

此诗写于建章宫,是《感怀》组诗之一。“感怀”即感慨,诗人借咏叹汉将出师的艰难,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心和担忧之情。

首联点题,“九月悲风始”,秋天的风带着寒意,吹过边疆,给戍边将士带来凄惨的感觉;“边土何惨栗”写出了将士们的心情。“悲风”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它既是秋风的特点,又兼有秋高气爽之感。

颔联写战事的艰苦:大雪压垮了高高的城墙,飞沙遮住了皎洁的月光。

颈联写战士的生活艰辛:“斧冰持饮马,凿地求鼠实。”战士们为了解决生活困难,只好用斧子劈开冰层来饮马,用凿子掘地寻找食物。这是多么艰苦的生活啊!

尾联写战斗的胜利:“月盛角弓强,三军夜恒出。”月亮明亮时,弓箭也显得有力,三军将士夜晚常出外练兵。

五、六句描写战斗过程。“合战阴山下,矢尽归途失”,“阴山”在今河北张家口市西北,是匈奴的游牧区,这里指代匈奴。“合战”是会战的意思,“阴山下”指阴山脚下,“矢尽”指箭已用完,“归途”指回营的路途。“矢尽”说明战斗激烈,“归途失”则表明战败后将士们没有退路,只能拼死奋战。

七、八句写战斗结果。“手斩郅支头,献俘凤凰阙。”“手斩”是指自己亲手杀死敌将或俘虏敌人的头子献给朝廷。“献俘”是把敌人送到朝廷去。“凤凰阙”是皇宫的代称。“手斩”、“献俘”,都是胜利者的表现。

九、十句写战争的艰苦与将士们的辛酸。“阙庭侍从士,卧起佳人侧。”皇帝的近臣侍卫们为战事日夜操劳,而那些陪伴皇帝身边的美女也常常被征召到前线来。“侍从”指侍卫,“卧起”指早晚起床。“佳人侧”是说那些宫女常常在皇帝身边。

十一、十二句抒发诗人对战局的看法。“日晏下朝归,酌酒弹鸣瑟。”“日晏”是天晚了的意思,“酌酒”(饮酒)和“弹琴”是诗人平时的爱好。“鸣瑟”是乐器名,“琴瑟”指弹琴。诗人用这些细节表现出自己的忧国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十三、十四句写将士们的生活状况。“十年为汉将,甲胄行虮虱。”“甲胄”是指士兵身上的铁甲和盾牌;“虮虱”指身上长出的虱子。这两句诗反映了长期征战给将士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十五、十六句写将士们对朝廷的态度。“一语不相能,投身对刀笔。”“不相能”是说不能相互理解。“投身”指投到朝廷中去。“刀笔”指文官用的刀笔,这里比喻朝廷中的文官武将。这两句诗反映了将军们因为与朝廷意见不合,而被迫投奔战场。

【答案】

九月悲风始,边土何惨栗。

九月天气凉,边塞风霜大。

积雪齐高城,惊沙蔽寒日。

积雪堆积高,遮蔽了太阳的光芒,

斧冰持饮马,凿地求鼠实。

斧子砍断冰层,喝马的清水;凿开地面,寻找老鼠的粮食,

月盛角弓强,三军夜恒出。

月亮明亮,弓箭也显得有力,三军将士夜晚常出外练兵,

合战阴山下,矢尽归途失。

与匈奴决战于阴山下(或阴山),箭用完了,回不了营垒,

手斩郅支头,献俘凤凰阙。

亲手斩杀郅支单于,将他的首级献给朝廷(或献首于阙下),

手斩”、“献俘”,都是胜利者的表现。

阙庭侍从士,卧起佳人侧。

皇宫的卫士和宫女们(或侍从之士、侍从之臣、侍从之臣),

卧起来就看到宫女们(或侍从之士、侍从之臣、侍从之臣),

起来就听到宫女们(或侍从之士、侍从之臣、侍从之臣)。

日晏下朝归,酌酒弹鸣瑟。

天黑了才回家休息,饮酒弹琴(或奏乐)。

十年为汉将,甲胄行虮虱。

十年间为将军,穿着铠甲忍受虱子的叮咬,

一语不相能,投身对刀笔。

一句话也讲不通,只得投笔从戎,面对刀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