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小学堂》 犯尽龟兹曲调新,乐工翻谱每含颦。 颜家却劝鲜卑语,学取他年事贵人。 注释: 犯尽:尽意弹奏。龟兹:古国名,今新疆库车一带。 翻谱:指演奏乐曲。含颦:皱眉头,表示不悦。 颜家:指颜氏家族。颜家却劝鲜卑语:颜家却劝告鲜卑族的人学习汉语。鲜卑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事贵人:为贵人效劳。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述乐工在弹琴时的表情动作,揭露了当时社会对语言的歧视和偏见。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过芜湖吊袁沤簃”,要求考生赏析这首诗。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和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诗首句点明了吊的对象和地点,第二句是说江西派诗歌已经不能吟诵了,北宋时期的清奇雅正之音才是真正值得吟诵的;三四句写袁枚的为人,他的人品和文品都堪称一流,但是他却偏偏在斜阳中弹奏出了一曲凄婉的广陵散;结尾两句写诗人对好友的怀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及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圈出相关的句子,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对黄鹄矶一诗逐句释义,并给出注释和赏析。 “武昌雄踞胜荆州,混合江湘接汉流”,这两句写黄鹄矶的地理位置,黄鹄矶位于湖北黄石市西面长江中,东濒大冶湖,北临大冶河,背靠铜绿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
空谷老仙好鼾睡,不闻雷震与鼎沸。 水阁一客拥柱吟,独觉风泉胜鼓吹。 世间谁妄定谁真,都由六凿生根尘。 若听清音道可喜,行逢蛙黾耳须洗。 察者多思蒙者适,不如看山枕白石。 注释: 1. 空谷老仙好鼾睡:形容山谷中的仙人喜欢打瞌睡,鼾声大作。 2. 不闻雷震与鼎沸:表示在山谷中没有听到雷声和锅釜沸腾的声音。 3. 水阁一客拥柱吟:指一个坐在水阁上吟诗的客人。 4. 独觉风泉胜鼓吹
注释:竹中编茅倚靠山石的根部,竹身稀疏处可望见远处的村庄。 悠闲地躺着整天没有人到来,只有春风为它清扫门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将竹、茅、石根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诗歌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第一段: 石谷中嵌陈搏睡像,听其鼾声。 注释:“石谷”是董研樵的别号;“陈搏”是传说中的一位高人;“卧”指陈搏睡像;“鼾”指陈搏睡着时的打呼声。 赏析:此诗首句点出画的主题是陈搏的睡像。次句写自己听到的鼾声。三句写听到的声音在钟声和自己的耳朵之间,无法分辨哪个声音大。四句写听到的声音与众人一样,但自己却无法理解。五、六句写听到的画面是百道飞鸣的玉泉,而自己却想要听到寂静无声的东西
《咏史》 五北将歌 西安将军多忠勇隆阿 明公将步布将骑,纵横天下皆如意。 胡公东征善知人,鲍步多骑左右臂。 收取太湖扼潜山,奇兵横绝集贤关。 马队八百敌万众,无发无捻无精坚。 陈狗失穴如游拂,鼎内安庆无援已在掌握间。 江淮大局进退在一战,挂车河水流血成朱殷。 古来骑将专击搏,今看陷阵良足乐。 灌婴季布平阳侯,不及将军有智略。 关中祸乱留花门,三辅焦烂无完村。 外援到陕已却步,内兵渡渭徒迸奔。
五北将歌 广州副都统乌兰泰 桓桓都护须髯紫,平日爱兵如父子。 万里征讨毒瘴乡,能结士心得士死。 左江右江贼如麻,四方徵调糜虫沙。 按炮持燧不敢发,一里以外犹呿嗟。 始将火攻教懦卒,可惜利器无开花。 老罴据险气山涌,水窦孤军摇不动。 黑夜出奇卷甲来,以少击多无旋踵。 独恨诸军不和辑,老将兀兀成孤立。 桂林桥上铁雨飞,五管军民同雨泣。 呜呼庸相真无谋,充骏任驽祸神州。 当年若使乌向为两翼
【注释】五北将歌:指清代名将塔齐布。塔忠武齐布:塔齐布。湘沸江腾虎出柙:湖南洞庭湖一带水势汹涌澎湃,犹如蛟龙出洞。 【译文】 湖北提督塔齐布率领着勇猛的队伍来到洞庭湖畔,湖南的人民欢呼雀跃,如同沸水沸腾。 谁翻败局据胜势:谁人能扭转战局,占据优势?破贼首见满洲塔:打败了敌人,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满洲塔齐布。 艰难起义曾太傅:艰难困苦中,有曾氏父子的起义。左提右挈无人助:左提右手,却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注释: 登牛首山望终南曲江樊川辋川作歌 后拥突骑护辽沈,前调兵食收江淮。 一朝立国有根本,况复驾驭今恢恢。 守国在德亦在险,大险惟有轩辕台。 译文: 后拥着骑兵护卫着辽沈,前调动着兵马粮食收复了江南。 一旦建立了国家有根本,何况又能够驾驭今天广阔的疆域。 守卫国家靠的是德行和险要,最大的险阻只有轩辕台。 赏析: 此诗以豪迈的气势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山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