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闻钟问弟子,此声在钟抑在耳。
在耳将奈群聋何,在钟众听胡相似。
此图百道飞呜玉,我欲听之寂无物。
主人看画思旧游,髻髴妙音发琴筑。
漠者不应感者求,不逢知己徒顷忧。
第一段:
石谷中嵌陈搏睡像,听其鼾声。
注释:“石谷”是董研樵的别号;“陈搏”是传说中的一位高人;“卧”指陈搏睡像;“鼾”指陈搏睡着时的打呼声。
赏析:此诗首句点出画的主题是陈搏的睡像。次句写自己听到的鼾声。三句写听到的声音在钟声和自己的耳朵之间,无法分辨哪个声音大。四句写听到的声音与众人一样,但自己却无法理解。五、六句写听到的画面是百道飞鸣的玉泉,而自己却想要听到寂静无声的东西。最后两句写看到画想起过去的游历,想起了美妙的琴音和筑音。
第二段:
主人看画思旧游,髻髴妙音发琴筑。
注释:“主”指作者自己;“髻髴”指头发飘逸的样子;“妙音”指美妙的音乐或歌声;“琴筑”指古乐器琴和筑。
赏析:此诗首句写看到画后想起过去游览的情景。次句写想到自己过去游览时的美好音乐和歌声。第三句写想到过去游览时弹奏的琴和敲的筑。
第三段:
漠者不应感者求,不逢知己徒顷忧。
注释:“漠”即“寂”,指寂静无声;“应”是应该的意思;“感者”指有感受的人;“不逢知己”指没有遇到知心的朋友;“顷”通“仅”,只是的意思;“忧”指忧愁。
赏析:此诗首句写听到的声音在钟声和自己的耳朵之间,无法分辨哪个声音大,所以觉得寂静无声。次句写听到的声音与众人一样,但自己却无法理解。三、四句写自己感到孤独,因为没有遇到知心的朋友,只有独自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