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寂
解析 怀高公无忌: 这首诗是对已故的高公(指高适)的怀念。高公曾是唐朝名将,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其才华未得施展的遗憾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译文 晚景桑榆方见用,秋霜蒲柳已先凋。 - 晚景桑榆方见用:比喻年老才得到重用。"晚景"指的是晚年的时光,而"桑榆"在古代诗词中常代表晚年。此处表达的是虽然到了晚年,但高公似乎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 - 秋霜蒲柳已先凋:意指草木在秋天被霜打后开始枯萎凋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自慰 - 注释:自我安慰,表示作者对自己当前状态的一种接受或无奈的自嘲。 - 译文:我独自安慰自己,面对生活的艰辛。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下的自我慰藉,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 2. 深搀乌帽障黄尘 - 注释:深插着黑色的头巾遮挡飞扬的尘土。 - 译文:我戴着黑色的帽子,遮住飞扬的灰尘。 - 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尘土飞扬之地,以黑色帽子遮掩
注释: 春天的时候,新瓮里的酒香飘散,秋天的时候,锦鳞鱼肉在盘中摆开。 高卧山野,没有喧嚣的人声,谁羡慕那些争名逐利的都市人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武公实的生活,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春瓮篘(zhòu)新蚁”,描绘了春天时,新瓮里的酒香四溢的场景。这里的“篘”是过滤的意思,形容酿酒的过程。 次句“秋盆鲙(kuài)锦鳞”,描绘了秋天时
注释:宁愿成为强项侯那样的硬骨头,也不愿意做折腰的官吏。 我不愿与桃李争艳,看到春花盛开而心生伤春之感,伤心地流下红泪。 赏析: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表达了他的不屈和傲骨。首句“宁为强项侯”,引用了历史人物项羽的故事,意在表明自己的决心——宁可做一个有骨气、不低头的硬汉,也不愿成为一个没有原则、随波逐流的庸人。次句“不作折腰吏”中的“折腰”暗指官场上那些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行为
注释: 幻出丹青手,今人一念差。 如观弟二月,犹见空中花。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画家的技艺虽然神奇,但更重要的是画家的内心世界和对事物的理解。如果画家内心浮躁,那么他所画出来的作品也会失去原有的韵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的表达。他认为,画家的技艺虽高超,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和对事物的理解。因此,他在绘画时不仅要用心观察,更要用心去感受
诗句:踪迹年来遍朔南,消磨髀肉困征骖。 译文:多年来四处奔波,从北到南,疲惫不堪,髀肉消失,身心俱疲,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赏析:这首诗是金代诗人王寂的作品,通过描写诗人的足迹遍布北方各地,以及他因公务繁忙而身体疲惫、心情烦躁,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注释: - 踪 zōng迹 jīn: 指到处奔波,四处走动。 - 消 mí磨 bì肉 ròu: 形容长时间在外工作,体力消耗很大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诗人杨慎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亡友王继昌的深切悼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吾家碧树忽先摧,已去谁能赋七哀? - 注释:我家的绿树突然被摧毁了,我已经去世,谁还能写下哀悼我的七言诗? - 赏析:此联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终结的无奈和哀伤。诗人通过“碧树”比喻自己的生命如同翠绿的树木,一旦枯萎便无法挽回。而“七哀”则是指传统的哀悼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秋白梨:秋天的白梨。白梨是医巫文化中的珍果,经岁色香殊不衰。“医巫”指医巫山,即今湖北境内的巫山,古时巫山上生长一种叫“药梨”的名贵果实,味甜而带酸,相传能解百毒、益人身体。《后汉书·南蛮传》载:“(巴东)县有枳棘木出,其高十余丈,冬夏常青
这首诗是诗人自伤的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举家千指食嗷嗷,不食谁能等系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全家人都是饥饿的状态,而诗人自己却无法得到食物,他甚至不知道等待什么才能有饭吃。"举家"指的是整个家庭,"千指"形容数量很多,"嗷嗷"是形容饥饿的声音。"不食谁能等系匏"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无助。 2. "掠剩大夫汤沃雪,定交穷鬼漆投胶"
【注释】 劳生:辛苦地活着。区区:微不足道。青紫:指高官显禄。顽躯:形容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绝足鉴骊黄:用马的蹄印来比喻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长策:长远之计。裨神主:对神灵有所帮助。漫郎:闲散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述自己的生平。 “尝闻劳生佚以老,不谓区区老更忙”,诗人感叹人生如戏,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仍然在忙着做着一些事;“自笑顽躯楦青紫,谁求绝足鉴骊黄”,诗人自嘲自己年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