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诗句释义 1 宫谕论文处:这里提到“宫谕”,通常指的是宫廷中的官员或学者。在中国古代,许多学者和官员会在自己的书房里设立一个区域专门用于研究和讨论学术问题。而“论”在这里指的是讨论、研究学问。因此,这句诗意味着在某个地方(可能是某个书房)进行着关于学问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2. 佳山昔咏歌:这里的“佳山”可能是指一个美丽的山峰或者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地点。“昔咏歌”表明过去有人在此地吟唱过诗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是基础题型。解答此题,要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相关知识积累答题。首先理解诗意,然后结合注释、重点字词及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东岭生明月,悠悠照远村”意思是:东岭上升起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远离村庄的小村。“天光澄碧落,山影接黄昏”意思是:天空一片澄澈明亮,碧空如洗,月亮从天边升起,把山峦的影子投映在傍晚的天空里。“颇不负今夕
这首诗出自《饮茶歌》。它描绘了诗人在品茗时的情景。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第一句:“汲得无波井,其深如古潭。” 注释:从井中汲水,没有波澜,说明水质清纯。井水很深,如同古老的池塘一样。 赏析: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井水的清澈和深沉,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清新的气息。 第二句:“由来上池北,穴出五华南。” 注释:自古以来,这口井位于山上的北边,泉水从南边的洞穴涌出。 赏析
让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夏登碧鸡台(庚寅):诗题表明,这是在夏季登上碧鸡台的即兴之作。 2. 六月滇池上,登台引兴长:诗人在六月的滇池之畔登台远眺,心中感慨万千,引发了深远的思绪。这里的“滇池”是昆明的著名湖泊,而“引兴长”则意味着这种情绪的激发非常持久和深远。 3. 郊原酣雨气,水木泛云光:诗人描绘了郊外田野上细雨蒙蒙的景象以及水边的树木在雨中若隐若现的光影。 4. 尚觉棉衣薄
【注释】 火城阑不住:阑,通“栏”,栅栏。指火城的栏杆无法阻挡。 付与佛拈花:指火城阑不住,只好把城门交给了释迦牟尼。 今日伽蓝地:今天还是佛门之地。伽蓝,佛寺。 当年宰相家:当年这里曾是权臣之家。 风流休绝灭:尽管风流才子早已绝迹,但这里的水木清华(指自然风景)依旧美丽如昔。 陈迹:古迹。 且催僧煮茶:暂且催促僧人煮茶。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绝诗作。诗人在游完万柳堂后,感慨万千
【注释】 庚午:唐文宗开成五年。万柳堂,在洛阳城东,为唐文宗所建。万柳堂后有池,名万柳池。 佳山:指洛阳的万寿寺,又名龙门香山寺。集:聚集,这里指聚集文人。 遥收松雪图:远望万柳堂,如同一幅画卷,如画的景色尽收眼底。 荷连清露折:荷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柳得野云扶:柳树在野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柔美。 沧洲:即江湖之水,这里比喻万柳堂外的江湖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万柳堂后的即景抒怀之作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第一句:僻寺看花处,诸公载酒行。 注释:在偏僻的寺庙中欣赏花朵,众多的贵客乘坐着马车前来。 赏析:诗人以清绝的情感表达了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静谧、幽雅的美感。 - 第二句:题诗邀鹭羽,补柳得莺声。 注释:用诗的形式邀请白鹭飞翔,用歌声补充柳树的声音。 赏析: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展现了一种和谐而美丽的生态画面
题吴荷屋 登岱小照(辛未) 注释: 岩岩东岳上,俯视万峰横。 试问来游者,何人敢自轻。 当前争树立,此意足平生。 风度真相似,松泉如有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泰山的诗。诗人在登山过程中,看到山势雄伟,景色壮观,不禁发出感慨,认为泰山之高,足以让人心生敬畏之情。同时,他也看到了许多登山的人,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敢于挑战困难,这种精神也值得赞扬。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题昌运宫》。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昌运宫为古道院白松七株亏蔽霜雪松下青苔平铺竟地雨后来游阒无人迹(辛未):这是对昌运宫的描述。昌运宫是一座古老的道院,里面有七棵白色的松树,它们被霜雪覆盖,显得格外美丽。松树下长满了青苔,铺满了整个地面,仿佛是大地的一片绿色海洋。在雨后的夜晚,道院显得更加幽静和神秘,没有人来打扰。 2. 满地湿苔衣,松身白十围。松凝秋雪艳,苔养绿云肥
秦小岘少司寇予告归田饯之于万柳堂即题其城西草堂图叠司寇和余万柳堂四律韵 其一 (辛未) 译文: 草堂想要回去,举杯为你送别。 高雅的声望推重文学,恩德的纶音赞誉政绩。 怜悯你因病卧长床,法念让你释然而平。 你的品德优良,我作为臣下应礼待你; 我依依不舍之情,迟迟难以离去。 注释: 1. 草堂欲归去:草堂,指万柳堂,这是诗人在万柳堂准备回家的地方。 2. 把酒送君行:用美酒送别友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