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解析: 1. 诗句逐句释义 - “几番春雨乱红披”:春天多次的春雨使得红色的花朵(如杜鹃、樱桃等)散落满地。 - “重到园林一月迟”:重新踏入园林,一个月后仍然迟迟不愿离去。 - “凉意转生亭午后”:天气逐渐变凉爽,在亭子的中午时分特别明显。 - “清光多在嫩晴时”:清新的光芒更多出现在晴朗的清晨。 - “轻寒轻暖人初静”:轻微的寒冷和温暖的空气使人感到刚刚平静。 - “如水如云鸟不知”
正月二十日,学海堂茶隐 又向山堂自煮茶,木棉花下见桃花。 地偏心远聊为隐,海阔天空不受遮。 儒士有林真古茂,文人同苑最清华。 六班千片新芽绿,可是春前白傅家。 注释: - 正月二十日:指的是农历新年的第十天。 - 学海堂茶隐:在学海堂中自己煮茶,享受隐逸的生活。 - 又向山堂自煮茶:表示作者再次选择在山中的茶堂里自己煮茶。 - 木棉花下见桃花:木棉树下可以看到桃花。 - 地偏心远聊为隐
【注释】 修广州城:修建广州城。甲申:指天启六年(1626)。 跋浪:翻腾。 五层高:指广州的五层楼。 圣代:指圣明天子的统治时代。周代,周朝。 陀嚣(tuóyā):指王莽时的隗嚣,他曾据有今甘肃一带,后被刘秀平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广州城建好时写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歌颂了广州城建筑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颂扬之情。诗中“霸气欲销千里远,神楼须压五层高”两句,赞颂了广州城的雄伟壮丽
【注释】 壬戌:壬年五月。孟夏: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指一年四季。灵隐:即浙江杭州的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徒步:赤脚行走。韬光庵:在北高峰下,因山形像斧钺之锋,故名。直上:从峰顶直达。北高峰顶:即北高峰顶。癸亥:即癸卯(1073年)。夏日:夏天。留题:留诗题字。韬光观海:指韬光寺观海亭。潮声不到北高峰:潮水声没有传到北高峰。楼头海日红:指北高峰顶上的楼阁被朝阳映照得红彤彤的。健足:强健的双脚。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西斋的日常生活情趣的七绝。首句“支起欹廊得五楹”交代了诗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将倾彻而新之”是说把倾斜倒塌的欹廊修复好了,“且安茶灶”是指安置好炉灶。颔联写修葺完毕的欹廊,用“破廧”,形容其破败不堪;“粗疏”,指不精致,不华丽。这两句写出诗人的匠心独具,不事雕琢。颈联写自己喜欢在柳径漫步,也喜欢在菊花田里耕耘,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
澹凝精舍即事(癸亥)难得从容爱景光,今朝初觉暮春长。 石边蕉叶帘前绿,窗外花枝镜里香。 鸟压藤稍低著水,鱼跳池影上摇墙。 新茶一碗人清暇,不管西山下夕阳。 注释: 1. 难得从容爱景光:难得地享受着悠闲的时光,喜爱着明媚的阳光。 2. 今朝初觉暮春长:今天才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比往常感觉更长。 3. 石边蕉叶帘前绿:在石头旁边,蕉树的叶子映衬着绿帘子。 4. 窗外花枝镜里香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桃花流水趁溪鱼:桃花水清澈,如同流水般温柔,溪里的鱼儿欢快地游弋,它们仿佛在与桃花水嬉戏。 2. 误入秦源见隐居:我不小心进入了桃花源,看到了隐居者的身影。 3. 与我谈如新读史:与我交谈就像重新翻阅历史书籍一样新鲜有趣。 4. 谅君藏有未焚书:我猜你收藏着一本未烧毁的书。 5. 津边沮溺非依楚:黄河岸边的沮溺不是楚国人
《秋柳》 卢龙塞内古渔阳,秋柳萧萧一万行。 边马归来犹恋影,晓乌啼后渐飞霜。 还思历下西风里,又过琅琊大路旁。 况是淮南悲落叶,隋堤千树接雷塘。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秋柳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国山河、人生沧桑的深深感慨。首联“卢龙塞内古渔阳,秋柳萧萧一万行”描绘了秋日边关的景象,以及边马归来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凄凉而又壮阔的氛围。第二联“边马归来犹恋影
那东甫同年由广东奉使过浙赋赠 癸亥年际,使君旌节驻杭州,民众赞誉公孙尚黑头。 铃阁竞如同馆,弓韬间为入吴收。 山中办贼蛮烟净,湖上联吟春水柔。 赏析: 此诗乃清代诗人阮元所作,表达了对友人东甫的深深祝福与期盼。首句“使君旌节驻杭州”,描绘了使者的威严与庄重;次句“民说公孙尚黑头”则赞美了东甫的才华与魅力,让人心生敬仰之情。三、四句“铃阁竟如同馆住,弓韬间为入吴收”
【诗句】 九月廿一日舟至瓜步康山主人江表叔文叔 送余至江上乃同为金焦之游是日秋雾晓敛澄江无浪遂登金山步玉带桥憩水月庵观坡公玉带时风从东南来三折帆至焦山丹徒县尹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