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青峰岑寂碧云开,忽见江流乱卷回。 - 注释:青翠的山峰静静地矗立,碧蓝的云朵渐渐散去,仿佛是大自然的一次呼吸,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突然之间,江水如同被激怒的野兽般翻滚、回旋。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山峰的静谧与江水的激荡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壮丽景色的赞叹。 2. 虹影化为秋水立,日光晒倒雪山来。 - 注释
诗句解释: 1. 海鳌云凤巧玲珑 - 描述了海中的巨大鳌鱼和空中飞翔的云凤,它们的形状精致、美丽。 2. 归德门前列彩屏 - 指归德门前摆放的绚丽多彩的装饰屏风。 3. 市火蛮賨馀物力 - 市场上使用蛮族(可能是少数民族)的资源来展示他们的物资和力量。 4. 丰年羊穗复仙灵 - 丰收的年份,如同神话中的神鹿一样,象征着吉祥和神奇。 5. 月能彻夜春先满 - 月光照亮了整个夜晚,使得春天提前来临
【注释】 省城诗社:指北宋时诗人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诗社。见猎心喜:语出《诗经·郑风》:“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说。不见复关,月明乌鹊噪,以见鸣之。”意思是看到猎人射猎而高兴。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改元开元。 圣朝:指大唐盛世。飞骑:骑马快速疾行的人。 鋗岭: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九龄:唐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李瞡(yuàn)的字。祭使:祭祀使。 【赏析】 此诗为作者参加省城诗社所作
``` 列炬摇红唱夜阑,屏风老吏侍闱官。 忽闻佳士心先喜,得上名经写亦难。 撑拄五千古文字,销磨八百旧孤寒。 榜花已说孙山好,还向孙山以外看。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阮元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句以描绘科举场景和应试者的心情为主,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紧张与激烈。诗中通过对考生心理状态的刻画,传达了对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西斋静似野人家 - 描述西斋(可能指的是书房或读书的地方)的宁静如同农家小屋,有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感觉。 2. 小坐常宜散晚衙 - 在这里,“小坐”指短暂休息,而“散晚衙”则暗示着结束一天的忙碌工作。整句话传达了通过小憩恢复体力和精力,迎接即将到来的工作或学习任务的想法。 3. 廊接五楹排杂树 -
注释:夫容峰下碧城头,百里清江绕树流。如此好山原入画,祗须名辈一登楼。 注释:荆州词赋思王粲,元畅诗篇说隐侯。我亦欲来同觅句,恐闻鸿雁不胜愁。 赏析:此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清丽的金华载咏楼图。夫容峰下,碧城头上,百里清江环绕着绿树流淌。如此美好的景色,本应成为画中景,而如今却只能让人想象,这不禁令人感到遗憾。颔联进一步描绘了金华载咏楼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四首。其中,第二首“乙酉春宿端州阅江楼四夜”就是其中的一首。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乙酉春宿端州阅江楼四夜(乙酉) 端州四度阅兵来,今日春光晴后开。 着眼无非好山水,高眠难得此楼台。 窗前岚气凉如雨,枕底江声隐似雷。 回忆昔游何处胜,祗曾一榻卧天台。 译文: 在乙酉年春天,我住进了端州的阅江楼,经历了四次阅兵。今天天气晴朗,我欣赏着美丽的山水风光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澹凝精舍即事》的诗句,以下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1. 雪消青草出晴沙,淡绿梅枝满着花。 - 译文:雪消融后,青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露出了平坦的沙滩。淡绿色的梅花枝条上布满了花朵。 - 注释:雪消(消融),青草(草色由白变绿),晴沙(晴天的细沙),淡绿(颜色淡雅),梅花(梅花) 2. 石上寒泉冒深浅,风前春色试清华。 - 译文:石头上流淌着清凉的泉水,水深或浅不一
诗句释义: 1. “六次罗浮山下过,不曾去问铁桥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多次经过罗浮山但未曾深入探索的遗憾。"六次"强调了诗人对这次访问的期待,而"不曾去问铁桥津"则说明他对这个地方的具体信息了解不多。 2. “祗因俗吏能留我,未免名山屡笑人”: 这句反映了诗人对当地官吏的批评。他认为这些官员只是利用他的名声和地位来留住他,而不是真正欣赏他的才华。同时
【注释】 滔滔三十六江流:指珠江,因有三十六条支流汇入而称。 齐到行台古渡头:齐到:汇合;行台:旧县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东南。 学海回澜动浮石:指书院之水波如学海波澜,能摇动水中的巨石。 魁冈佳气起高楼:魁冈:山顶;佳气:美好的气息或气象。指书院建于山冈之上,四周景色优美,气象不凡。 久无羽檄催传箭:羽檄:古代用以征发军队的信物,这里指公文、文书;催传箭:催促传递箭令。指没有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