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本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分析其表现手法。此诗写一位妻子思念丈夫,而丈夫却因家中被征税而归家,两人见面时妻子见丈夫脸色灰暗,料想他一定是因税负太重而气急所致。“面色如土灰”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丈夫因纳税沉重而愁苦不乐的心情。 【答案】 译文: 我召唤您回家,您没有应答
【注释】 子夜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内容多写男女恋情。 十朝:指十年之内。 郎:指男子。 东西:这里借指南北,即指从军或出使。 绩麻:搓麻线。 粟:古代一种粮食的统称。 牵衣劝:拉着丈夫的衣服劝阻。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妇女生活困苦的民歌。它描写了一个妇女因丈夫长期离家服役而家无隔夜之粮,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的故事。 第一、二句“十朝不一饱,郎从东西去”
【注释】 子夜歌:古代一种民歌。“子”是古时对女子的美称。 钓鱼鱼上钩,聊与我妇烹。 意谓:鱼儿上钓,正好让我妻子烹煮;我妻子烹煮,正好给我吃;这样夫妻之间互相帮助,彼此满足。 哺糜(mí)过今夕,且莫愁天明。 哺糜:指喂牛马或喂家禽等。今夕:今天晚上,即今晚。 且:暂且。 【赏析】 这是一首写夫妻相濡以沫的诗歌。全诗语言朴素、质朴而生动,充分表达了夫妻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和生活情趣
【注释】 子夜歌:《乐府诗集》卷五十《杂曲歌辞》有《子夜四时歌》,其中《子夜歌》为其中之一,是汉乐府民歌。这首诗就是《子夜歌》的一首。种莲人:指种莲花的人。莲开人巳没:荷花盛开的时候,已经看不到那个人了。己:已。改颜色:改变容颜,这里指人的容颜衰老。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人生短暂、青春易老的诗。 首句说去年还健在的人们,今年都已不在了;次句说如今我更加不快乐,因为我看到镜中的容颜已经老了。
【注释】 1. 子夜歌:古代民间歌曲。 2. 鸡鸣:天将破晓时,鸡啼报晓。 3. 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 4. 何意:为什么。 5. 催租吏:催收租税的官吏。 6. 咆哮:形容人声喧嚷、气势汹汹的样子。 7. 入门来:走进门来。 【译文】 天将破晓时分,鸡儿啼叫唤东方,黎明的曙光未露,黑暗一片。 为何催收租税的官员,如此嚣张气盛,闯进我家门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被逼无奈之下
注释与赏析: 出门复出门,致辞问老翁。 子夜歌 出门复出门,致辞问老翁。 郡县如猛虎,可与畴昔同。 译文: 每次出门又再次走出家门,我向一位老翁致辞。 郡县像一只猛虎,可以和往昔一样。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外出时遇到的一个场景,通过与老翁的对话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出门复出门",意味着诗人已经多次外出,而"致辞问老翁"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向老翁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老翁的答复则是"郡县如猛虎
子夜歌 上西楼、曲屏暮霭,记得烛花红处。自心字香消、彩云飞散,苹踪难聚。 春水画桥,烟溪芳草,夜夜相思路。怅重来、情事依然,惟有半帘淡月,照人离绪。 酒阑后、无聊短梦,尚逐紫箫声去。杨柳梢头,寒梅影里,曾看弓弯舞。 想章台信杳,凄凉京兆眉妩。啼帕遗红,唾裙留碧、憔悴莺花主。 倩谁传、桃叶桃根,断肠新句。 注释解释: 1. 上西楼、曲屏暮霭,记得烛花红处 - 上西楼: 指登上高楼,独自欣赏景色。
【诗句释义】 染黑了柴火来烧我,用冰块来代替我的被。 城楼上的乌鸦夜夜啼叫不停,使我难以忍受这种苦寒而无法入眠。 【译文】 点燃着木柴为我缝制被子,把冰放在了我的枕头上。 夜晚城楼上的乌鸦不停地啼叫,让我难以忍受这严寒而难以入睡。 【赏析】 《子夜歌》是南朝民歌中比较有名、流传较广的一首。诗中以女子的口吻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情怀念
注释: 子夜歌:古乐府名,属汉乐府《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辞。相传是汉末诗人蔡琰所做,后人常以之代指妇女怨情之作。 不见金钴拿:金钴拿,即金错刀。金错刀为汉代的一种铁制农具。 火盛柄自爇(ruò):火太旺了,把手也烧起来了。 裁衣持寄郎:把裁剪好的衣料拿着送给你。 侬亦热:我也感到热。侬,我的意思。 赏析: 此诗写一位女子给远行的丈夫送衣服,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首句“不见金钴拿”
子夜歌四首 春日采桑,夏日采莲,秋收冬织 1. 子夜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译文:春天里,秦地的罗敷女在绿水边采桑,她用白皙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嫩绿的桑枝。她脸上带着红妆,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动人。然而,当她知道养蚕的人要离开时,她却感到有些不舍和难过。她不愿让这些骏马停留,不想让它们打扰到她的离去。 2. 子夜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