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
诗句释义及赏析 - 十八年间作外臣:此句描述了诗人在十七年间作为外臣的经历,意味着他在这期间担任了外国或异族的官员。 - 重来三日齿嘉宾:这里的“三天”指的是从十七日到十九日,诗人在这三日中再次回到了京城。而“齿嘉宾”则表达了他对此次回归的珍视,认为自己像贵宾一样受到了尊敬和礼遇。 - 天颜不减当年泽:这里的“天颜”可能是指皇帝的面容或者态度;“不减当年泽”则意味着皇帝的恩泽并未减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后的宁静夜晚,独自起床读书,窗外梅花盛开,明月当空的景象。 “远钟入枕雪初晴”,描述的是深夜时分,远处的寺庙敲响了钟声,随着钟声的传来,原本覆盖着的大雪开始融化,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这里的“远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而“雪初晴”则暗示着新的希望和生机的到来。 “衾铁棱棱梦不成”,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难以入睡,只能躺在床上望着外面的世界
【解析】 “雪尽冰澌涕亦晴”:指到了十日夜,雪停了,河上的冰融化了。泪水也干涸了。 “布衾纸帐复求成”:又找来旧的被褥和竹制的席子。 “卷书拟续前宵梦”:把书卷起来,打算再继续睡前夜未完成的书。 “一夜狂风撼户声”:一夜狂风呼啸,门窗震动的声音。 【答案】 十日夜闻风声 雪尽冰澌涕亦晴,布衾纸帐复求成 卷书拟续前宵梦,一夜狂风撼户声。 译文: 十日夜,我听到窗外的风声在呼啸,
注释: 杨尚书:指唐代诗人杨炯。杨炯,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朝宰相杨雄的族孙,唐朝初年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才著称于世,并称“四杰”,亦云“射洪四杰”。 静将躯干验阴晴,风雪中闲玉汝成:我静静地将自己的躯体和命运来验证风雨晴晦的变化,就像在风雪中闲适自如的玉石一样。 襆被直趋郎省直,更无剌剌耳边声:只带着行李直接走向朝廷御史台,那里没有嘈杂喧闹的声音。 赏析:
冬令阴阴我独晴,世间寒暑本思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冬天独自感受阳光的欣喜。"冬令阴阴"指的是冬天阴沉的天气,"我独晴"则是指在这个季节里,只有自己能够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世间寒暑本思成"则是说,自然界的寒暑交替本应如此,而人们却常常对此感到困惑和不满,希望它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变化。 玉珂金钥声中睡,无限山林入耳声。 这句诗描写了诗人在夜晚听到的各种声音
这是一首描写皇家宴会的诗。诗人通过描述皇帝退朝后的宴席,表达了自己对皇恩浩荡、生活奢华的感叹。 首句“十八日上寿退赐坐”,意思是在八月十八日这一天皇帝举行上寿庆典后,赐给大臣们座位休息。这里的“退赐”是指皇帝赐给臣子座位休息,而“上寿”则是庆祝皇帝的生日。 次句“十九日贡院锡宴”,指的是在八月十九日这一天,皇帝在贡院举行了盛大的宴席。这里的“贡院”是指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蛾眉班卷戴花回,遥望君王玉色开。 - 注释: “蛾眉班”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子们组成的舞蹈或表演队伍。“卷戴花”可能是指在表演中头戴的花朵或装饰。“遥望君王玉色开”形容女子们远望着皇帝,眼中充满期待和敬仰。 2. 画楯诸班谢茶酒,尻高首下一声雷。 - 注释: “画楯”可能是指有彩绘的栏杆或屏风,用于分隔座位。“诸班”指的是各种不同的班次或等级。“谢茶酒”指谢恩接受赐饮
《万州守潘》 魏了翁,宋代诗人,以《万州守潘拉登鲁池观荷花荔枝》留名诗史。诗中描绘了作者在万州守任上的生活与感慨。“分随猿鹤老隈支,趋诏重来两鬓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伤。"分随猿鹤老隈支"中的"分随"意味着顺其自然,"猿鹤"则象征着长寿和自在,而"老隈支"则是比喻自己的晚年时光仿佛停滞不前。 接下来的诗句"趋诏重来两鬓丝",则揭示了一种回归的状态——重回故地
【诗词】 珂伞摇心梦不成,忽听吏皂放衙声。 吹灯拨火供晨粥,趁到皇城恰六更。 【注释】 珂伞:用珍珠装饰的雨伞。 珂:珍珠。 摇心:动摇心志。 心:指“意”,即意志、决心。 梦不成:梦想没有实现。 忽:忽然。 吏皂(dǎo):官差、衙役。 放衙声:开衙放人的声音。古代官员上朝前,由衙役打开衙门,然后才上朝。 吹灯拨火:点燃灯火,准备早饭。 供晨粥:准备早晨吃的食物。 趁:趁着。 六更
这首诗出自《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二。 乐天未信果知天,枉为琵琶弦系船。 这句的意思是说,白居易不相信命运真的能决定一切,所以他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把命运寄托在某种乐器上。 须识屈信常事耳,暑寒代序月移躔。 这句的意思是要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无常的,就像四季的变化一样,炎热与寒冷交替,月亮也会移动到不同的星座位置。 注释: 1. 福士张元龙:指唐代文学家元稹。元稹(779-831),字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