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伞摇心梦不成,忽听吏皂放衙声。
吹灯拨火供晨粥,趁到皇城恰六更。

【诗词】

珂伞摇心梦不成,忽听吏皂放衙声。

吹灯拨火供晨粥,趁到皇城恰六更。

【注释】

珂伞:用珍珠装饰的雨伞。

珂:珍珠。

摇心:动摇心志。

心:指“意”,即意志、决心。

梦不成:梦想没有实现。

忽:忽然。

吏皂(dǎo):官差、衙役。

放衙声:开衙放人的声音。古代官员上朝前,由衙役打开衙门,然后才上朝。

吹灯拨火:点燃灯火,准备早饭。

供晨粥:准备早晨吃的食物。

趁:趁着。

六更:旧时计时法中一夜分五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六更是半夜十二点至凌晨两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寿宴后回家途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喧嚣,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时光的渴望。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珂伞”和“吏皂”这两个意象,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前者代表现实的繁华,后者则带有一种神秘而遥远的色彩。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忽听吏皂放衙声”一句,诗人以“忽”字作为转折,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梦境转向现实。这一变化不仅增加了诗句的戏剧性,也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即将回到现实世界,开始新的生活。

最后两句,“吹灯拨火供晨粥,趁到皇城恰六更”是全诗的重点。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展现了自己的豁达与乐观。同时,这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一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