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大悲心上流出底,呼为切脚若为评。” - 描述了一种深广的大悲心从其源头涌出,这种情绪被称为"切脚",意味着它深刻而强烈。这里的"切脚"可能指的是情感的深度和强度,就像脚被直接触及一样明显。 - 注释: 大悲心 - 佛教用语,指对一切众生的慈爱与同情之心;流出 - 流出表示感情的自然流露;呼为切脚 - 形容其情感之深重。 2. “不知切脚什么字,写不成兮呼不成。”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颂古二十一首 其二 各呈见解,互逞机锋。 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抛下拄杖而立,不同草草。 拈起拄杖便行,亦岂匆匆。 者里著得只眼,许你亲见庞公。 译文: 各自展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互相较量辩论。 如同瞬间消逝的火焰,无法捕捉;如同一闪而过的电光,无法穿透。 放下手中的拐杖站立不动,不匆忙;拿起拐杖立即出发,也不会仓促。
诗句解释 1 颂古二十一首 其四:这首诗是赞美古代智者的诗歌,共有二十一首。 2. 见利忘锥:看到了利益就忘记了自己的本分(比喻看到有利的机会就忘了本职)。 3. 何得何失:得到了什么失去什么。 4. 拈起放下:拿起又放下,形容做事犹豫不决。 5. 翘足而立:翘着脚站着,形容等待或焦急不安的样子。 6. 文殊维摩: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都是佛教中著名的高僧。 7. 鎗箭交击
注释:宗门中是说禅宗,令嗣是继承人的意思。 合眼坐禅处是说禅宗的修禅者。 平地打毬子是说禅宗的修习者在平地上练球。 急须着眼觑是说修习者要全神贯注的看着球。 两挑挑得上是说修习者在两挑一挡的时候能看得清。 三筑筑不住是说修习者在三筑一挡的时候看不清楚。 筑得住依前是说修习者在三筑一挡的时候看不清楚。 辊向毬门去是说修习者在三筑一挡的时候看不清楚。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禅宗的修习者在练习打毬的过程中
注释:身体没有被损伤,这才是真正的身体;真正的身体没有受到损伤。 曲调刚刚到来时,扭动鼻子会感到疼痛。
普济寺,是元朝至元年间建造的,由僧人普济主持修建。普济,字佛慧,号净源,他在这里修行多年,后被朝廷任命为住持。 “把定,被庞公痛处一锥。直得左转右侧,前依后随。”这句话的意思是:普济在寺庙中修行,受到庞公(即庞统)的痛击。他被迫左转右手,右转左手,向前跟随着庞统,向后跟随庞统。这里的“把定”是指被庞公痛打,而“直得左转右侧,前依后随”则是说普济被庞公打得左摇右摆,前后都跟着庞统。 “笊篱提起处
【注释】 颂古二十一首 其八:颂,古代诗歌的一种。颂诗是祭祀或朝会时所唱的赞颂神灵和君主功德的乐章。 野火炎炎何处起,紫烟红焰便烧人:野火烧起来的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紫色的烟雾和红色的火焰在燃烧着。 须知坐卧经行里,见得无殊用得亲:要知道,无论坐着、站着、行走,只要经过这里,都会看到这种景象,它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品诗。诗人以野火为象
注释:这是何等奇妙啊,卷舒出没看全机。如果不是像王鉴那样有眼光和见识的人,就会随波逐流去说是非了。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也大奇”起首,赞叹着卷舒出没、变化多端的事物,接着用“若非”二句来说明只有像王鉴这样的能人才能识得其中奥妙。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寓意深刻
【注释】 没便宜处讨便宜:没,没有;便宜,好处;讨,寻求。指不自量力去追求不可能得到的好处。 无位真人小厮儿:无,没有;位,地位;真人,真如,指佛;小厮儿,小儿子。指佛家弟子中,那些自以为有学问的浅薄之徒。 如是去来如是住:如是,如此这样;去,去时;来,来到;住,住时;是,如此;如是,这样。形容一切皆空,随缘度日,无所执着。 无时不是在家时:无时,随时随地;不是,不是这样。比喻一切皆在心中
注释:我认识子、丑、寅、卯四个地支,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门风。就像王杖剑当堂坐着,佛法魔教都一起被扫除一空。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子”、“丑”、“寅”、“卯”四座山峰的形状,赞美了这四座山峰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