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注释】: 1.颂古二十一首其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龙、鹘比喻诗人自身。 2.昨日与今日:昨天和今天。指同一个人。 3.同中却不同:同是人,却有不同的表现。 4.狞龙搅沧海:凶猛的龙在大海中翻腾。 5.俊鹘摩青空:雄壮的鹘在高空中盘旋。 6.宗眼明如日:宗室的眼中像太阳一样明亮。 7.机轮疾似风:机巧的心机像风一样快速。 8.丹霞回首处:丹霞山回头望去的地方,形容景色迷人,让人留恋忘返。 9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我们来逐句释义: 1. 庭前荒草正萋萋,却忆丹霞刬去时。 这句话描述的是作者在庭院里看到一片荒芜的草地,这片草地曾经被丹霞覆盖着,但现在已经被铲平了。这里的“荒草”和“萋萋”都是用来描绘草地的状态,而“丹霞”则是形容草地的颜色。 2. 莲社峰高相见了,回来却把圣僧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曾经在莲花座上与一位高僧相遇,但当他回来时却发现圣僧已经骑着白马离去
容大师水陆升座说偈 末山一境不露顶,直下全超五障身。 佛国无边皆自己,台山大会付何人。 注释: - 末山一境不露顶:指佛教的修行者,通过修行,可以达到“不着痕迹”的境界。 - 直下全超五障身:直接超越五浊恶世(即五毒、五尘、五欲、五盖、五阴),达到清净无染的身体。 - 佛国无边皆自己:佛国是无限广大的,但最终都是自己的。这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意思是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因为佛性本具。 -
【注释】 颂古二十一首:指《李太白全集》中《古风》的二十一篇诗。颂:赞美;古:即“古体”,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不拘泥于格律。此指对李白诗歌的称颂。 兄难兄:指李白与杜甫的兄弟关系。 弟难弟:指李白与李白之弟李阳冰的关系。 马祖真:指李白的好友高适。 只这是:这是指李白的诗作。 撼动西江十八滩,水面无风波自起:指李白的诗歌能够震撼人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李白诗歌的赞美和推崇。 开头两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同时要注意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明确重点,抓住诗中的主要因素。 “佛法遍在一切处,一切处求不可求。”“佛法”即佛家教义,这里指佛家思想、道理。“遍”是到处、普遍之意。“一切”表示无一例外。“处处”强调普遍性。“求不可求”,表示追求也找不到
【注释】 示慧日:给智明(慧日)的书信。德禅:德山,即智门禅师。龙凤亲生子:佛经上说,如来在成道时,从天上飞下一条白龙,一只金凤来拥护他,这就是龙凤胎,即佛。何必南阳令斩新:指不必像东汉南阳太守张衡(字平子),因娶了一位姓邓的寡妇而感到羞耻。 【译文】 你北涧边刚缓步,石溪旁又移身。 你真是龙凤亲生子啊,何必像南阳令那样斩新呢?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诗,写智明禅师在北涧石溪边的修行生活
偈 善恶不思,名为顶句。 内外绝依,名为得住。 时时寂寂惺惺,时时退步荐取。 如是三十年,觅之总无处。 觅无处,赢得双眉时陡聚。 注释:顶句,指顶真法门中的顶真,即上下句子的对应;住,指止息。这里指修行的方法。寂寂惺惺,指心境宁静而明朗;退步,指修行者从杂念中退步下来,专注于修行。此处比喻修行者应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三十年,指长时间修行。无处,意指修行无所得。赢得双眉时陡聚,意指因为长时间的修行
【注释】日:太阳,比喻朝廷。风清:指天气晴朗。雷奔电卷:形容风雨猛烈。无位真人:没有地位的隐士。略通一线:指懂得一些道理,有一点点知识。急须着眼看仙人:急着要看隐者的真面目。莫看仙人手中扇:不要只看隐者手中的扇子,而忽略了他真正的用意。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讽喻诗,借写仙人的形象以讥刺当时的隐士。诗人通过描写日、风、雷、电等景象,表现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的混乱和动荡不安,暗示了社会危机的严重性
释义: 百年修行的终点,就是心田成为道场。 八万四千种安乐的方法,都在这里可以承担。 注释: 颂古三首 其二:这首诗是诗人对佛教净土宗经典《无量寿经》的赞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以及通过修行达到心灵净化、解脱痛苦的境界的愿望。 赏析: 此诗以颂古的形式,通过对《无量寿经》中的“八万四千安乐法”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净土宗教义的理解和领悟。诗人认为,修行的最终目的
【注释】示圆:对弟子的称呼。阇梨:梵语,意为“上师”。偈:佛教徒念诵、歌唱的一种文体。 我这颗明珠,长久被尘埃所遮蔽而不见天日。现在尘垢尽去,珍珠发出耀眼的光芒,照耀着那青山万朵。 赏析:本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首句写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二句写自己经过挫折磨炼后终于获得成功,三、四句写自己的功成名就和对名利的淡薄。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轻,但功成名就后仍然保持谦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