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无照 自怜一点不揩磨,开眼还同合眼过。 莫道浑家全淈𣸩,瞒他些子看如何。 注释: 1. 自怜一点不揩磨:我自怜自己有一点污点,却不肯擦拭干净。 2. 开眼还同合眼过:睁开眼睛与闭着眼睛是一样的,指无所谓睁眼还是闭眼。 3. 莫道浑家全淈𣸩:不要说你老婆全是个糊涂虫、傻女人。 4. 瞒他些子看如何:如果瞒着他,会有什么好处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第一首
注释: 1. 南方展转扣西来:南方辗转,抵达西方。 2. 口欲谈而擘不开:想说话却开不了口。 3. 乙马三寅领将去:骑着三只马的使者带领他离去。 4. 溪边婆子笑咍咍:溪边洗衣的姑娘笑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眷恋和不舍。首句“南方展转扣西来”,描绘了诗人辗转南来,最终抵达西方的场景。第二句“口欲谈而擘不开”
注释:百城烟水夜色寒冷,曾经在巾子峰头仔细观赏。转过身来已经是天亮了,眼前却只见黑漫漫一片。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百城”指临安(今属浙江),当时是南宋都城所在地;“巾子峰”指位于临安城的北高峰,也是著名的游览名胜。诗的首句写夜幕降临后的临安夜景。第二句写作者登上巾子峰,远观钱塘江潮的壮观场面。第三两句写诗人由山巅下望,只见晨曦微露,天已大亮,而江面上仍然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或薄雾
【注释】 雪牛:指牛身上长满了白色的毛。“雪”在这里是形容词,形容其毛色洁白如雪;“一色”是名词,指的是牛身上的白色毛发。“荷担须是者众生”,荷担,背负着,这里是说背着的担子上全是这雪白的皮毛。 【赏析】 描绘了一幅深山老林中牛儿在积雪中行走的画面。前两句通过“趁不去”,“时复深村荒草行”写出了雪牛的悠闲自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后两句则以人的视角写出了雪牛的勤劳和朴实无华的品质
【解析】 题干中“损翁”指的应该是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因变法引起新党和旧党的斗争而罢相。 其一,从全诗的意境看,这是一首写读书人的自叹之作。“明知为学日有益”,说的是自己明白勤于学习的好处,但是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里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把两种意思连接起来,表明虽然自己明白学习有益处,可是却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所以感到迷惘
和偃溪 谢郎无月夜撑船,不觉平沈偃水边。 随手一篙盘得转,浑家洗脚上床眠。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谢郎无月夜撑船:诗人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撑船,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画面。 - 不觉平沈偃水边:在夜色中不经意间,诗人来到了水波不兴的岸边。 - 随手一篙盘得转:形容诗人轻松自如地划桨,船只得以顺流而下。 - 浑家洗脚上床眠:妻子洗完脚后,一起上床休息,展现了夫妻之间的和谐生活。 赏析
【解析】 此诗为咏物七绝,借物言志。前两句是说剑无锋而锋芒全露,不露则已,一露惊人;后两句是说虽然脚未跨门,已经丧胆丧魂。“威自全”的“威”指剑的威力,“丧髑髅”的“髑髅”指人的头骨。全诗以“威自全”点题,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意味。 【答案】 译文:平常不露锋芒的剑,却有凛然的威风和严霜。它没有踏进门坎,就吓破了胆,那知道早已丧了性命。注释:①锋铓:剑刃。②丧:失去。③髑髅:人头骨
清溪 咫尺曹源有路通,游鱼何事自迷踪。 有声为到不平处,一点尘泥断不容。 注释: 咫尺:近在咫尺,形容离得非常近。曹源:地名,这里指曹溪寺。游鱼:泛指鱼儿,这里指清澈的溪水。自迷踪:迷失了方向。为:因为;是。为到不平处:意思是因为要到了不平的地方。一点尘泥断不容:意思是一点灰尘和污泥都不能容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用“咫尺曹源有路通
注释: 是是金鳞犹滞水,非非狮子又翻身。蜀山佳处是非外,佛法凭谁作主人。 释义: 是是金鳞犹滞水,非非狮子又翻身。 蜀山佳处是非外,佛法靠谁来主持?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佛教的理解和看法的诗。诗人通过金鳞、狮子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理解。他认为佛法就像水中的鱼,虽然自由自在,但仍然需要水来滋养;就像狮子,虽然威武霸气,但也需要自己的力量来支撑。因此,他主张佛法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主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禅宗修行的独到见解。 面门角眼倒生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面部和眼睛在修行中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是通向内心的关键。这里的“筋”指的是面部的表情或神态,暗示了修行者需要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内心的诚意和敬意。 今佛谁为第一身:这句话表达了释慧空对于谁是真正的佛陀的看法。他认为,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方法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