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注释: 德云,指的是佛祖。古锥,指的是古代的石碑。淡烟寒日,指的是淡淡的雾气和寒冷的阳光。水涟漪,指的是水波荡漾。风行雷动,指的是风吹过,雷声滚滚。他山,指的是别的山峰。低头问讯,指的是低头问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一个和尚在经过金山时,看到了佛祖的塑像,心生敬意,向他行礼问好的情景。首句“不见德云闲古锥”,诗人用“闲古锥”来形容佛祖的形象,既表达了对佛祖的尊敬
𠁼牛“𠁼牛”即牛,是这首诗的主题,诗的首句就点明。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这首诗通过描绘牛的形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尊敬。 衲僧命脉顶门眼,点著无端头角生。 “衲僧”是对佛教僧侣的一种称呼,这里指的是那位被赋予“牛命脉顶门眼”形象的和尚。“衲僧命脉顶门眼”形象地描绘了和尚头上的光华,如同一头牛一样,头顶上有着明亮的眼睛
注释: 和扫破庵塔 其二平林风静坞云轻,一掬寒泉荐客情。 会与此山重有约,何妨一日一经行。 译文: 在树林中宁静地坐着,看着云朵轻轻飘过; 捧起一捧清凉的泉水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我与这山谷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定会再来这里; 何必在乎一天之中要跑多少次路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作者与自然景物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平林风静坞云轻”
【注释】 1. 归蜀:指诗人的老家。2. 南来:指诗人从南方归来。3. 一错:指诗人误入蜀地。4. 三十六江:指四川境内的长江、嘉陵江等。西:指成都。5. 到底:终究。6. 错将去:错误地离去。7. 三十六江流向西:指南北向,是说四川境内的河流往西流。8.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前两句写自己误入蜀地,后两句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注释: 无隐 —— 没有隐藏,没有隐瞒 望州乌石未相见 —— 遥想当年在望州乌石山与友人相见 南岳天台几对谈 —— 想象在南岳衡山天台寺和友人谈论诗文 引得庐山曾失笑 —— 被朋友取笑 至今满面是羞惭 ——
【注释】金州:今陕西铜川。禅人(shàn rén):出家人,僧人。打车:指打马球。消息子:即“摩尼珠子”,佛教用做念珠的石子。马驹儿:马的幼崽。 【赏析】这首小诗是一首描写僧徒打马球的小品。诗人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了僧徒们打球时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他们打马球时那种轻狂放达、自由奔放的生活情趣
【译文】 新戒落发升座,患累资生无涯。选官选佛学丹霞。须知发刬殿前草,不碍萱开堂北花。万法从心心是正,一心逐物物皆邪。夜窗寂寂青松下,究彻根源始到家。 注释:如行(比喻)新戒(新戒律、新规矩),落发(出家为僧尼)、升座(受戒后正式坐上师位):新戒落发升座,即受戒。患累资生无涯(指人生在世的苦难是无穷无尽的);选官选佛学丹霞(挑选官职和佛教教义)。须知(明白知道)
送杨尚书 万里江山图画开,锦帆归去记重来。 好于仿佛烟云里,添个翩翩驲使催。 注释: 1. 万里江山图画开 - 形容广阔的祖国山河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2. 锦帆归去记重来 - 指杨尚书乘着华丽的船帆归来,希望他能够再次来访。 3. 好于仿佛烟云里 - 表示杨尚书的归来像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一样美好。 4. 添个翩翩驲使催 - 指的是驿使(古代负责传递信息或公文的小官)催促杨尚书再次前来。
第一句“单提一字赵州无”,意思是只有这个字没有其他字,就像在赵州(今河北省赵县)没有其他的山一样。这里的“单提”是指只有一个词或一个字,而“赵州无”则是说这个字在赵州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句“三尺吹毛也不如”,意指即使是吹毛之力也赶不上这个字的分量。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字的高度评价和敬畏之情。 第三句“万别千差齐斩断”,意思是无论有多少不同的形态和差异,都可以一刀斩断,没有任何可以阻挡的东西
【注释】 杓柄:古代量器,杓是舀水的工具柄。比喻人的才能或本领。家风:《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毛传:“燕燕,兄弟也。言燕燕之为兄弟者,有劳苦之勤矣。”此处泛指家庭风气。转凄凉:由和顺转为凄惨。冷看截流人自忙:形容自己看着河水被拦截而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里感到难过。 【赏析】 “溪翁”即诗人,以溪翁自比,抒发了诗人对于家庭变故的感慨